人直肠癌中CXCR4和VEGF-C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其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有无淋巴结转移对直肠癌的分期、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关于影响及监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某些指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趋化因子受体是一类介导趋化因子行使功能的GTP-蛋白偶连的跨膜受体(GPCR),通常表达于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等细胞膜上。分子由约330个氨基酸组成。7个跨膜区将分子分成细胞外自由的N-端、3个细胞外环、3个细胞内环和C-端几个部分。按趋化因子的分类,将同CC趋化因子结合的受体称为CC类受体(CCR),同CXC类趋化因子结合的受体称为CXC类受(CXCR),同样有C和CX3C受体(CR、CX3CR)。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能诱导靶细胞趋化性迁移及细胞骨架的重排,增强靶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等,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功能,并在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肿瘤的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其受体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较特异地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VEGF-C为淋巴管生长促进因子,可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的VEGFR-3受体特异性结合,继而诱导毛细淋巴管的增殖和生长,促进肿瘤内淋巴管生长,最终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本实验通过检测人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homokine CXC receptor4,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情况,揭示并探讨人直肠癌组织中CXC4和VEGF-C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3例直肠癌标本中CXCR4和VEGF-C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XCR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2%,其中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7%,其中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2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CXCR4阳性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呈密切相关(P<0.05)。直肠癌CXCR4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CXCR4和VEGF-C的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XCR4和VEGF-C可作为监测直肠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其他文献
时代的快速发展,国家和人民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学生成为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形势下,各院校逐渐把思想政治教育提上日程.民办院校作为各类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年第11期刊载了《食品中添加人参是否违法》一文,笔者认为,该案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该案的探讨有利于执法人员进一步解除办案疑惑,厘清办案思路
孤独在平凡人生中通常只被当做一种无聊沉闷的惯常经验,但在短诗《海子在昌平》里诗人徐鲁却把一种孤独体验推向了地老天荒的境界,并在那种境界中复活了一个执著坚忍的诗性灵
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热点之一,但是传统的以抗肿瘤单抗为载体直接偶联效应分子的靶向治疗只能携带一种药物,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人生长抑素受体2亚型(hSSTR2)是生长抑素受体家族中介导生长抑素(SS)作用最重要的亚型,通常分布在正常细胞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表面。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膜亦有SSTRs的表达,
<正>"全人课程"三部曲○第一个五年聚焦课程结构拓展型课程研究与实践广东省校本教材一等奖○第二个五年聚焦课程师资教师群体发展实践与研究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个五
作为一部票房与好评双高的国产影片,《中国合伙人》通过"土"与"洋"两类人物及故事语境的自由转换,美国梦与中国梦的"价值共谋",怀旧与现实的"文化勾兑",在展示中国当代知识精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本文基于该模式指导,探讨了促进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以期能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简要介绍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研究历史.在此基础上,选择两个分别来自长江下游和黄河口的钻孔沉积记录,探索百年以来沉积物粒径变化对PDO波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来自
"亲爱的"作为称呼语呈现泛化的趋势,是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为了拉近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表示亲近关系的一种言语行为,试图从历时的角度对称呼语"亲爱的"的来源、泛化和特点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