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分期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结合其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探讨经直肠彩超在侵袭性前列腺癌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前列腺腺癌的患者74例。均行经直肠彩超检查,并经穿刺活检确诊。根据Whitmore-Jewett临床分期系统将病例分为A+B期(非侵袭性)和C+D期(侵袭性)两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癌灶超声影像学资料,记录各组癌灶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情况;检测各组癌灶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 ,比较各组癌灶的超声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根据彩色多普勒表现将各组病灶血流分为四级,对临床分期与血流分级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参照前列腺癌Gleason病理评分标准,对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将所有病例分为中高分化癌和低分化癌,比较各组间低分化腺癌所占比例的差异。对病理组织学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并比较各组前列腺癌MVD计数、VEGF、MMP-2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根据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癌结节的声像图特征将74例PCa分为三型:单纯结节型,结节浸润型及弥漫浸润型。其中A+B期以单纯结节型为主,30例(75%),其余部分为浸润型,而C+D期全部为浸润型(结节浸润型及弥漫浸润型),两者超声表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不同临床分期的PCa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比较,C+D期收缩期血流速度较A+B期增快(P<0.05),但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无明显差别。PCa不同临床分期与血流分级呈正相关性(r =0.297,P=0.010),随临床分期提高,血流信号分级亦升高。2、对不同临床分期PCa的病理分级结果比较,A+B期内中高分化腺癌33例占82.5%,而C+D期绝大部分为低分化腺癌31例占91.2%,两者病理分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PCa不同临床分期的MVD计数及VEGF阳性结果比较:C+D期高于A+B期(P<0.05);PCa不同临床分期的MMP-2及MMP-9蛋白表达阳性结果比较: C+D期高于A+B期(P<0.05)。结论1.侵袭性PCa的经直肠彩超特点与非侵袭性PCa有明显不同。应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有助于侵袭性PCa的检出,提高PCa的早期诊断水平,对判断PCa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从病理分级上说明侵袭性PCa较非侵袭性PCa恶性程度更高,临床预后差。3.分子生物学方面证实侵袭性PCa比非侵袭性PCa的血管生成能力更强,血管分布更丰富,基底膜破坏更严重,因此浸润转移能力更强;这可能是造成不同临床分期超声声像图表现不同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PCa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征性超声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