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地理生存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基于中学地理学科基本特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中学生在生存意识、生存技能、生存常识、生存观念等方面实施的教育。它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对丰富学生生存知识、提升学生生存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2003年教育部最新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生存教育写入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教育组管部门对于中学地理生存教育的高度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学地理生存教育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开展,其现状也不容乐观,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中学地理生存教育研究,很多地理教育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学地理生存教育的概念、特征及内涵进行阐释;结合中学地理学科特点,对中学开展地理生存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山东省部分中学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中学地理生存教育的开展情况及遇到的主要问题,系统全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实施对策。另外,本文还结合高中地理教材对中学地理生存教育课堂教学进行案例设计。最后,本文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其不足,并做出展望。中学地理生存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需要我们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的密切配合及参与,我们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有这份责任和义务投身于这份艰巨的教育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