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江浙沪三省市为例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u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创新政策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地区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上起到关键的作用,其覆盖面广泛,从对基础研究的直接支持到改进公司创新能力的更加直接的方法,以促进创新和技术的使用。随着创新政策的逐步发展壮大,对创新政策的评价也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政策制定者制定怎样的区域创新政策才能更好地支持创新活动,达到更高的经济增长和更强的竞争力等,但当前很难看到可用于区域创新政策评价的合理、有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尝试构建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我国具体地区的创新政策评价中,以期通过应用得到一个合理、有效、可操作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的研究构想,本文在充分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创新政策的概念内涵、分类体系、内容主体、评价以及内容量化方法。进而从创新政策内容主体角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江浙沪三省市的创新政策评价中,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创新政策评级指标体系是合理、有效、可操作的。本文是以浙江、江苏和上海三省市222项创新政策为研究样本,结合运用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政策量化赋值法对创新政策内容进行量化后,通过强度、完善度和协同度测量公式得出各评价指标结果,并通过对评价指标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构建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是合理、有效、可操作的。②创新政策强度、完善度和协同度在创新政策评价和制定中的重要性不同,创新政策协同度的重要性远大于强度和完善度。在后期创新政策评价和制定中,要体现政策协同度的重要性。③政策制定者在创新政策制定中偏重于供给导向创新政策,轻视需求导向和环境支持创新政策。在后期创新政策制定中,要强化需求导向和环境支持创新政策,适度弱化供应导向创新政策,突出市场化导向和企业创新主体意识。④江浙沪三省市创新政策评价结果不同,创新政策发展存在差异。上海市是三省市中创新政策相对优越和成熟的地区,评价指标结果要明显好于浙江和江苏两省,浙江和江苏两省的创新政策评价结果差异不大,各有优势。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得到了一些启示,有助于有效地促进创新政策评价和制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前后的重要空间规划类型进行梳理,经过前后对比,明确了不同时期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协调、反馈和评价以及实施保障机制,为之后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日渐不足。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间的平衡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公共资源的掌握者,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政府有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性和支柱性行业,是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经济命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的推进,供电企业的环境、战略、组织及管理模式等都发生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困难插管操作中早期经胰管方向Oddi括约肌预切开方法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影响.方法:
科技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日益凸现,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高尖端科技的有力支持,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
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和科层组织结构之间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我国的企业集群,如浙江省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集群,广东省及江苏省的PC生产基地,以中关村、深圳高新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等,对地方中小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产业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集群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