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CTGF表达及辛伐他汀干预作用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模型,研究DR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和致纤维化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随糖尿病病程发展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微循环改变的影响。2.探讨DR大鼠玻璃体腔注射辛伐他汀对视网膜CTGF表达的影响。3.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辛伐他汀的安全性,为DR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20g,共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致糖尿病,根据其病程不同将其分为3个亚组,即糖尿病2、4、6个月组。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以视网膜消化血管铺片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视网膜CTGF表达水平。2.存活至4个月的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选取20只,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辛伐他汀,作为干预组,左眼玻璃体腔注射二甲基亚砜作为空白对照组,余10只糖尿病大鼠眼内不注入任何药物,作为糖尿病阳性对照组。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以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视网膜CTGF表达水平,并给予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检查。结果:1.糖尿病大鼠视网膜HE染色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2个月时,视网膜各层开始变薄,排列紊乱,部分血管扩张,4个月时可见视网膜内界膜略肿胀,表面不平,增厚,神经节细胞排列不整齐,6个月时,视网膜各层变薄、排列紊乱更加明显,内界膜水肿,部分血管扩张更加明显;视网膜消化铺片血管PAS染色,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2个月时大鼠视网膜血管走形良好,4个月时视网膜部分血管渐变僵硬、狭窄,6个月时视网膜血管主干僵硬,部分微血管狭窄明显。糖尿病4个月时视网膜血管周细胞数量开始减少,6个月时周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t=3.367,6.667;P<0.05);糖尿病2、4、6个月大鼠视网膜凋亡指数逐渐增加(t2-4=21.432,t2-6=50.843,t4-6=29.410;P<0.05),视网膜CTGF表达水平逐渐增高(t2-4=15.345,t2-6=26.316,t4-610.971;P<0.05)。2.DR大鼠玻璃体腔注射辛伐他汀7天后,干预组大鼠视网膜CTGF表达水平较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t=12.112,1.257;P<0.05);干预组大鼠视网膜凋亡指数较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t=4.745,4.802;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水肿,细胞排列紊乱,干预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水肿减轻,细胞排列渐规则;大鼠玻璃体腔注射辛伐他汀后,无全身毒副反应,无晶状体混浊、无色素膜反应及眼内炎等眼部病变,ERG检查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成功建立DR大鼠模型,随糖尿病病程延长DR大鼠视网膜致纤维化因子CTGF和凋亡细胞产生逐渐增多,且均较微循环血管走形及周细胞的改变发生早。2.辛伐他汀对DR大鼠视网膜CTGF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玻璃体腔注射辛伐他汀治疗DR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为DR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与D-二聚体相关性。   方法:   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改变情况的研究,探讨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因拟诊冠
目的:血管钙化是由于高钙、高磷环境及局部或全身矿化诱导因子上调、抑制子下调所导致骨特异性羟基磷灰石结晶主动沉积在血管壁的病理生理过程。心血管系统钙化包括心脏瓣膜
目的:通过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变化,并记录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疗效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是否优于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