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文学”女作家的身份厘定过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61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整个世界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汇和融合,而人员的迁徙——即移民,从某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全球化最具体的体现。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越来越多中国人从封闭的内地走出国门,进入到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当中,从而催生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移民文学”。而在新移民文学内部,女性作家是一支独具特色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传统被疏离、身份被模糊的移民离散境遇中,写作成为她们确证生命意义、确认自身文化身份的最重要途径。本文将以文化研究的方式分析并梳理出这个作家群体身份厘定的总体过程。   在对自身身份的厘定过程中,新移民女作家的文本显示出复杂的、多层次的指向,对民族传统的理性审视和再度回归、对主流话语的反叛颠覆和扭转反拨、对女性真实体验的还原,这些都是新移民女作家的作品中所涵盖的重要内容。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边缘处,在性别与社会地位的双重边缘处,新移民女作家把自身的身份放置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语言、空间、时间为主要构架,于这一大框架中书写种族、文化、历史和性别,在对多种身份构成元素及其差异性的理性反思与宽容接纳过程中厘定出自己的身份属性。
其他文献
语言组构次序、人类认知顺序与现实世界秩序的关系在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哲学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言文字的“象似性”问题,涉及到现实世界经过人类的认
民俗作为一个民族最司空见惯的同常生活样式,蕴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具有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与生命内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将之作为表现对象,进行审美观
爱情曾经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最令人神往的情感,虽然在文革期间一度成为文学的禁区,无人问津,但是到了新时期爱情打破沉闷,重新登上文坛,大放异彩,可是这只是昙花一现。社会
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知识分子的流浪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现象,它凸显了此阶段知识分子在走向现代性的过程中物质与精神、逃避与寻找、自由与妥协之间所形成的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整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是最重要的,而“政治文化”正是探寻二者关系的一种途径。政治文化作为政治的主观方面,为客观
两宋之际是楚辞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期,本文主要以两宋之际的楚辞学专著——洪兴祖《楚辞补注》和散见于诗词、词话中的其他楚辞评论为研究对象,从文学接受与文化阐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