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诗歌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以智,字密之,号旡可,安徽桐城人,崇祯十三年进士。据任道斌《方以智茅元仪著述知见录》考证,方以智存世诗作有1600多首,艺术成就颇高。本文第一章对方以智家世、生平以及交游情况进行详细论述。第一节言及方氏系桐城望族,自方以智八世祖方法,方氏即以忠孝之名称于世。方以智受其家庭熏陶,亦以忠孝为本。其祖方学渐,以学术著称,方以智受其影响,终在其晚年成“三教合一”之学。第二节对方以智逃禅及生死问题进行论述。认为方以智逃禅是渐而非顿,在其晚年,终能勘破生死。第三节对方以智交游情况进行论说。认为方以智与陈子龙同声倡雅,但在“情”与“格”问题上存在冲突;阮大铖虽与方以智交恶,但阮氏与方氏却交谊甚深,其二者之间矛盾,是明末党争逐渐激化的反映;方以智与陈名夏,明亡后分别为遗民和贰臣的代表,却仍有交往,本文以此二人为例,对遗民与贰臣交接情况进行简单探讨;方以智与施润章交游问题,余英时先生曾进行考证,然本文认为二人再次相遇时间当在壬寅年秋。第二章主要对方以智诗学分期及诗学思想进行探讨。在《诗堂》中,方以智将其一生诗学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愚少取何、李,遇陈卧子而声合;触事感激,遇姜如须而尽变,后此卮寓,比于骚之乱曲,候虫寒蝉,不自觉其悉索矣;老而放笔自作,节宣更何避焉。”早年取何、李,倡大雅,以七子为旨归,是其受家庭儒学教育,企以诗歌干政的隐性体现;中年遭遇清朝入主中原,歌哭无地,诗学遂改为慷慨悲歌一路;晚年方以智逃禅南京,终于勘破生死,以著书自娱,生活亦较为平静,遂其诗歌渐趋平和,而能节宣自如。在此三个阶段中,又有“融通”、“以死为生”、“中边皆甜”三种诗学思想发挥作用,引导其诗风转变。第三章着重讨论方以智诗歌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诗乃心声,方以智诗歌创作与其人生遭际密切相关。在第二章中,按其诗学思想变迁,将其诗学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在本章中,按其生活经历,将其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即以其披缁为界点,具体论述其诗歌内容变化情况。另外,方以智因其家学渊源及个人经历之特殊,其诗歌亦存在诸多不同于当世之处,本章亦将具体进行论述。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苹果苗木栽植作业效率,应用AIP实体三维设计软件研发了一种集旋耕、开沟、栽植、覆土、镇压于一体的连续作业的苹果苗木移栽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机性
作为元末明初的一代文坛领袖,杨维桢在诗文辞赋的创作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他的咏史诗创作一直被后人所忽视。现存杨维桢咏史诗合计四百五十二首,再加上因焚毁而未得
盾构在地铁区间的特殊地段施工,必须作好充足的施工准备和施工技术措施。
利用废弃杨木水泥模板制造纤维板,以实现保护环境,综合利用有限资源的目的。首先对废弃水泥模板组成单元-单板的密度、强度、吸水性和微观构造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纤维得率。在
目的:对在校大学生抗菌药物认知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抗菌药物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在大学生中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
1999年中国诗坛爆发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此次论争被认为是自朦胧诗以来中国诗坛关于诗歌发展方向的最大一次论争。论争双方以及围绕此次论争发表的一些观
瞿秋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他提出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无产
由于年轻一代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形成反向影响年长一代的客观基础。诚然,全世界范围内在涉及各种新型消费品、新技术应用时,都会存在反向代际影响。中国的特殊性则在
针对农机具节能减排和提高秸秆根茬粉碎率等问题,优化设计了一种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旋耕灭茬播种机的灭茬刀辊系统,系统由刀片、刀盘和刀轴等组成。根据灭茬机理,设计出灭
中国早期新诗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对它的原初书写主要是由一些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留学时期开创先河。与故国迥异的文化氛围、独特的外在书写语境暂时切断了这些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