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地衣结皮层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固碳功能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yshe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衣结皮是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也是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的碳输入者。然而关于地衣结皮碳过程的研究多关注于净碳交换及其影响因子,却忽视了导致该现象发生的固碳微生物种群及其固定的碳在土壤有机碳各组分中的分配。本文以毛乌素沙地地衣结皮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13CO2)技术,研究了地衣结皮层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微生物固碳途径及固碳类群,并分析了其固碳速率和固定碳在活性和稳定有机碳组分中的分配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及研究结论如下:(1)毛乌素沙地地衣结皮层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组成,其相对丰度占地衣结皮微生物的89.93%,其次是古菌(1.07%)、真菌(0.14%)、病毒(0.02%)和未被分类类群(8.83%)。其中,组成地衣结皮微生物的类群主要为变形菌(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为 24.69%)、放线菌(Actinobacteria,21.72%)、蓝细菌(Cyanobacteria,14.35%)、酸杆菌(Acidobacteria,9.26%)、拟杆菌(Bacteroidetes,3.59%)、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2.45%)、绿弯菌(Chloroflexi,1.90%)、浮霉状菌(Planctomycetes,1.64%)、厚壁菌(Firmicutes,0.85%)和奇古菌(Thaumarchaeota,0.65%)。地衣结皮层微生物有利用卡尔文循环(Calvin循环)、厌氧乙酰辅酶A途径(WL循环)、还原性三羧酸循环途径(rTCA循环)、3-羟基丙酸途径(3-HP循环)、3-羟基丙酸酯/4-羟基丁酸酯途径(3HP/4-HB循环)和二羧酸/4-羟丁酸循环(DC/4-HB循环)途径固碳的潜力。(2)在100d培养周期内,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在地衣结皮层及其层下的土壤中,固碳速率分别为0.266 g/m2·d和0.048 g/m2·d,均显著高于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固碳速率(0.057g/m2·d和0.007g/m2·d)。地衣结皮层中的微生物同化的活性碳组分(可溶性有机碳(13C-DOC)、微生物量碳(13C-MBC)、颗粒有机碳(13C-POC))约占微生物同化有机碳(13C-SOC)的22%。其中,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在地衣结皮层及其层下土壤同化的活性组分含量,均高于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在相应碳库的同化量。(3)六种固碳途径基因相对丰度均与地衣结皮层中的微生物固碳量呈显著负相关。此外,不同含有固碳基因的微生物类群对地衣结皮固碳量影响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地衣结皮中具有丰富的固碳微生物种群,通过六种自养微生物固碳途径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有机碳库中较为稳定的组分,形成较为稳定的碳库,有利于地衣结皮自身的生长发育并提高荒漠地区的土壤肥力,进而促进荒漠地区植被恢复。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地衣结皮碳过程的认识,深入理解其固定的碳在不同周转时间有机碳库中的分配方式、判断其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可为评价荒漠生态系统碳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光谱吸收型气体传感器是目前光学式气体传感器市场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且在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其中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以其可调光源扫描范围、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工作稳定、制作相对简单、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成为气体检测光谱吸收型传感器的主流工作原理。本文选择利用TDLAS技术,通过波长调制谐波检测的方法对进行CH_4、NH_3、CO、NO四种气体识别与浓度检测研究。本文首先从气体吸收
针对一起660 MW汽轮机振动大跳机事故,从运行角度分析事故的原因可能是:主蒸汽温度控制不当、轴封蒸汽温度控制不当、暖机不充分和调节汽门特性差引起的汽流冲击。针对以上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