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药的使用日益增加,中药合理用药也愈受重视,临床中药学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我国临床中药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临床中药师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模式也没有统一规范。本研究从临床中药学实践研究入手,分析临床中药学服务现状,探讨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为临床中药学工作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中药马钱子及其制剂在风湿顽痹、拘挛麻木、外伤瘀肿疼痛及痈疽肿痛等的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马钱子毒性较大,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临床中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等因素限制了马钱子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马钱子相关文献的回顾性分析,结合中日友好医院马钱子应用现状,探究马钱子临床使用中的药学监护点和临床中药师干预策略,分析马钱子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日友好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探讨;第二部分,马钱子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第三部分,中日友好医院马钱子临床应用情况分析。1.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探讨于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门诊中药房、住院中药房、煎药室、药检室、中药制剂室、TDM实验室、临床药学室进行为期8个月的临床中药学专业实践,了解中日友好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现状,总结分析中日友好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为:基础临床中药学服务如中药调剂、煎煮等;临床中药学个体化服务如处方合理性分析、药历分析、不良反应上报等;临床中药学相关实验室研究三个部分,三者层层递进又相互辅助,构成了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雏形。虽然该服务模式有待完善,但可以为临床中药学服务的开展提供借鉴。目前临床药学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没有明确的临床中药师的岗位定义和职责划分,直接影响着临床中药学科发展。2.马钱子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通过归纳总结并分析马钱子组方和相关中成药,收集得到马钱子相关组方20条,含马钱子中成药22种;从数据库中检索得到马钱子相关不良事件文献共计14篇,有效病例23例。通过对马钱子相关文献的回顾性分析,得到马钱子的药学监护点和临床中药师干预措施:(1)患者依从性:通过加强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认识到中药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减少患者自行用药现象。(2)药品炮制:规范药材名称,注明药材是否炮制,生马钱子仅建议外用,炮制品方可内服,且建议使用马钱子粉以便控制用量。(3)特殊用药人群监护:用药前充分了解患者生理病理情况,马钱子为孕妇禁用药,老人、儿童、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和心脏功能不全者慎用。(4)药物用法监护:对于表现为局部症状的患者,建议以外用代替内服以降低毒性。在治疗局部疼痛时,建议外用时以醋调敷,加强药物入肝经止痛疗效。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以黄酒送服马钱子,加强药物活血通络效果。(5)用药后注意观察不良事件的相关临床表现,建议在服用后静卧休息,2h内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马钱子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应避免长期用药造成蓄积中毒。3.中日友好医院马钱子使用情况分析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马钱子及含马钱子中成药在中日友好医院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马钱子及其制剂使用的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和处方情况,并比较门诊和住院患者使用特点。在含马钱子中成药的使用分析中,引入药物使用强度的概念,使中成药用量更直观。收集得到门诊马钱子用药医嘱68条,住院患者27例,使用马钱子粉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其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分别占比57.4%、37.0%。门诊医嘱中中医辨证信息缺失现象较严重,仅有14.7%条医嘱中包含中医辨证信息,很多医嘱诊断中仅有患者症状的描述,且存在超量使用、药程较长等问题。住院医嘱中中医辨证信息完善,且与马钱子功效主治相符合,无超量使用现象,用法较丰富,患者预后较好。中日友好医院在用中成药中,共有3中含有马钱子成分,总计纳入医嘱1725条。含马钱子中成药主要用于中老年患者,使用科室较为集中,多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带来的疼痛、肿瘤等疾病。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29.6%),其中超剂量用药占80%以上,药物使用强度显著高于说明书规定DDD值。含马钱子中成药临床使用时大多无明确中医诊断,说明书中对禁忌人群界定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