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功能视角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发展的快慢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快慢,二者之间在某种意义上存在正相关性,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几经变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依然存在功能发挥失效、定位不清等问题,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各机构的功能效应,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功能视角的角度出发,在某种意义上区别于机构视角,金融功能相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更为稳定,功能观认为金融体系发挥何种功能不应该人为规划,而应:由自身的特点和市场机制决定,政府可以适度干预,但不能缺位或越位。   “三农”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河南省农村金融融量的分析可以推断出我国目前农村实际金融融量和理论金融融量之间存在缺口,其实深层次问题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发挥不充分,通过回顾过去的改革变迁历程,可以更好的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商业性金融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纷纷撤出农村市场,在农村领域的营业网点缩减,没有起到真正的支农作用,政策性金融本身存在产权不明、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其业务范围比较集中应该适当扩展,再加上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应该拓宽其融资渠道,合作性金融目前应该处于农村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缺乏公平竞争机制,管理体制不健全,产权不够清晰,其经营效率低下难以发挥真正支农惠农的功能,民间金融因缺乏合法的法律地位和政策引导,从事的金融活动不够阳光、规范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可以借鉴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经验,通过选取并分析德国、日本、印度等三个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概况还有金融功能发挥的各自模式,进而对三个国家进行比较,最后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这对于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引导作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始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基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其构建步骤上应该先对其路径有一个选择,然后对其构建的目标有一个明确,功能的定位也是关键,最后提出一些进一步优化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在忙碌中度日总感觉时间飞逝,春节拆迁租房搬家一通忙乱,安顿下来透口气,发现已是酷夏了。今年北方地区高温天来得早,看新闻报道也是有的地方旱,有的地方涝;还有被龙卷风光顾了的不少之地,总之今年又是个风不调雨不顺的多灾年景。  一些年久的折叠式皮腔老照相机在寒冷的冬季是不宜拿到室外拍摄用的,老化的旧皮腔在低温下变得硬脆,开合皮腔容易出现裂损,除非是给这类老相机换上个新皮腔。还有一些涂胶的布帘快门老照相机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步。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也不断扩大,FDI为
电力资源作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在江苏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电力的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江苏
新的时期东北亚地区在区域安全与稳定方面还需要加强,要继续构建周边安全合作机制。我国东北区域经过了历史上数次资源上的透支,资源储量大不如前,而生产发展的步伐却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