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生鲜乳生产主要依靠粗放式生产,虽然产量快速增长,但是这种生产方式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生鲜乳生产平均水平低下、乳品安全事件频发、进口冲击加大、奶农经济效益下滑,部分奶农陷入生存困境,“倒奶杀牛”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国际贸易程度将进一步深化,中国生鲜乳生产低质量、低收益、高成本、高奶价、高进口、高风险的现状会使中国奶牛产业面临更加艰难的境地,不利于国内生鲜乳的稳定供给和奶牛产业安全。因此,奶牛产业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依靠各种投入要素使用效率和生鲜乳生产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生鲜乳产量的增加,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奶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计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世界生鲜乳生产概况、中国生鲜乳生产概况和中国乳制品加工、消费和贸易及对中国生鲜乳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次,从生鲜乳生产的成本、利润等方面分析生鲜乳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单要素生产率;再次,根据中国生鲜乳生产的成本收益数据,分析利润、成本和产量的风险及影响因素;最后,对中国生鲜乳生产经济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先从宏观层面上对生鲜乳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然后从微观层面上,根据中国生鲜乳主产省农户的调研数据对农户生鲜乳生产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对中国生鲜乳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效率的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运用等方面均有所创新,为提高生鲜乳生产的经济效率、合理配置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世界生鲜乳产量和产区分布均出现较大变化,中国将成为全球生鲜乳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奶牛产业的发展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中国生鲜乳生产的总成本和总产值均呈现增长趋势,物质费用和人工成本的大幅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奶农的利润空间,经济效益下滑。(3)中国生鲜乳生产的利润、成本和产量风险有所不同,总体来看,农户所面临的利润风险大于成本和产量风险。(4)从宏观层面看,采用基于规模报酬可变假设的多阶段DEA模型(BCC模型)得出中国生鲜乳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尚未达到有效生产前沿,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纯技术效率的进步。采用基于BCC模型的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表明,中国生鲜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1.6%的速度上升,技术进步是其主要推动力。不同饲养方式和不同省份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点不尽相同。(5)从微观层面看,中国农户生鲜乳生产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损失,总体水平不高,不同饲养规模和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1)加快奶牛品种改良,优化品种结构;(2)加大奶牛养殖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力度;(3)积极探索奶牛饲养的适度规模化经营;(4)实行“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5)合理优化生鲜乳生产布局和产业规模;(6)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