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损坏机理及其保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dlf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旅游热潮的到来,洞穴旅游受到旅游爱好者的广泛青睐,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保护意识和可靠的保护措施,致使洞穴旅游走上了一条“开发一处,破坏一处的”的恶性开发之路,使这些珍贵的地下资源宝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坏。 位于重庆市东南的武隆芙蓉洞,自1994年开发至今,洞穴景观的风化、侵蚀和污染使原本晶莹剔透、洁白无暇的各类景观的往日光辉不再。本研究从因开发而发生改变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湿度、CO2浓度及洞穴风等入手,观测其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寻找洞穴景观发生损坏的机理,并探索其保护对策。游人的进入和洞穴灯光的使用,给芙蓉洞内带来了大量的能量,致使洞穴空气升温;由于动内外的温度差和空气的流通,开放的洞穴出现夏季高湿,冬季干燥的变化现象;CO2的浓度会因为活塞效应、洞穴沉积和游人的进入而升高,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游人,当游客量较大的时候,洞穴CO2的浓度会随游人进入的数量增加而明显升高,洞内CO2含量峰值记录最高出现了6200ppm的记录。洞穴升温、灯光的烘烤及空气的对流致使洞穴湿度或局部湿度降低,使景观产生干裂、风化;气流带入的洞外酸性气体及高浓度CO2在高湿的条件下,结合水汽对洞穴景观产生酸侵蚀作用;灯光的存在为灯光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使大量的苔藓类植物生长于钟乳类景观的表面;洞外大气粉尘的进入,给洞穴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粉尘在洞内高湿的环境下大量沉降,附着于钟乳类景观的表面,致使受污染面发黑,毫无光泽。针对洞穴因开放而造成的这些破坏,采用了宏观生态保护、洞穴空间环境保护和低温钙碱性溶液降温、增湿、除COZ的三重景观防护措施:游人安全防护措施;以及重点景观珊瑚瑶池的异构体沉积措施。通过这些多重的保护措施,能有效的防止洞穴景观遭受损坏和保证游客的健康旅游,实现洞穴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在
国际海底的平行开发制度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以来,已经过去20年了,在这20年的时践和发展中,不仅检验了平行开发制度的利与弊,也为今后进行深海底商业开采确立不可动摇的
目的:分析325例不孕不育症的发病原因,为合理治疗不孕不育症提供依据。方法:对就诊的325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并进行临床病历统计分析。结果:①106男性患者中,63.2%
提出了基于FPGA实现小波变换算法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以硬逻辑方式,采用高通分解滤波器和低通分解滤波器来实现小波变换算法,解决了采用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多分辨分析时由于计算量
摄制于1992年的电影《阙里人家》延续了中国第四代导演吴贻弓一贯的表达方式,以普通家庭为切入口,以日常生活的横断面为表现形态,映射出国家与时代的变迁、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的
诗歌《雨巷》所营造的意境美,与诗人在诗中所创设的几个典型而又独特的意象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加以归纳和总结。
本研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纳米氧化锆陶瓷的合成与成型机理,特别是讨论了纳米氧化锆陶瓷的稳定性,为防止纳米颗粒在外场作用下的团聚和长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具体工作有以
剪力钉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传递剪力,调节钢与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布,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领域。由于计算和测试手段不足,以往对剪力钉受力机理的分析还仅限于对推出试验
CH4-CO2低温转化直接合成含氧有机物是C1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CH4在催化剂表面的活化,低碳烷烃的羰基化和羧基化,CO2的活化与转化,CH4与CO2的共活化及相互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喂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对羔羊消化代谢的影响。分别选取16只60~85和120~145日龄的小尾寒羊公羔,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进行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