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和点云融合的全天候三维车辆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d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车辆检测是车辆自动驾驶过程中的基础和核心任务,对于保证行车安全十分重要。近几年,随着深度学习理论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车辆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距离其在实际交通场景中应用还面临两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还无法满足自动驾驶的需求,主要体现在遮挡及远距离车辆目标的漏检率和形似车辆目标的误检率还较高;其次是现有的检测方法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全天候场景检测的需求,各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差异性较大。针对以上两个挑战,本文从多传感数据融合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多传感数据融合模式进行研究提高了检测器的检测精度,并通过研究不同检测网络的切换策略使检测器同时满足了全天候场景检测的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多传感数据融合的检测网络可以利用传感器性能互补提高检测器的检测性能,但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和融合模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了检测器的检测性能。本文首先对多传感数据融合模式展开初步研究,构建了并行融合的两阶段融合检测框架并提出了特征深度连续聚合网络FDCA。该网络以图像和点云俯视投影为数据源,通过多阶段特征融合和构建简洁高效的网络结构,有效地提高了检测器的检测精度,并保证了检测实时性。此外,考虑到损失函数的复杂性和计算多样性,还设计了多任务损失函数和精细的损失权重掩膜平衡各优化目标对检测精度的影响。针对遮挡车辆易漏检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点云的三维遮挡车辆检测网络3DOV。该网络将点云编码为体素网格和俯视图两种同源不同编码方式的致密数据,并设计了对遮挡车辆检测友好的多源特征融合网络和多尺度检测头,使检测器能够专注于学习与遮挡车辆相关的特征;此外,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体素卷积编码器提取体素特征,该编码器通过卷积层和多层感知机逐步聚合体素内点的局部和全局特征,提高了对局部点云的几何特征提取能力。为了进一步减少遮挡及远距离车辆目标的漏检和对形似车辆目标的误检,提出了图像和点云多阶段多模态融合的检测网络MLF。首先引入早期融合模块对图像和点云进行数据级融合,使点云具备了粗糙的纹理信息;然后构建了以点云为主以图像为辅的3D RPN网络分别获取提案结果和车辆目标语义特征。其中点云分支采用3DOV网络主体结构,并提出更加优秀的粗精检测头替换多尺度检测头,通过模拟两阶段检测框架提高了提案结果的三维信息回归精度;最后,在深度融合模块中对图像和点云进行特征级融合细化了提案结果。为了使三维车辆检测器满足全天候场景检测的需求,并保证检测器具有最优的检测性能,提出了基于多检测网络切换的全天候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图像的亮度情况将图像分为光照良好、弱光照和黑暗环境三种情况,在光照良好和黑暗环境下,分别采用MLF网络和3DOV网络执行检测任务;在弱光照条件下,还提出了一种图像自适应增强算法用于提高图像质量,最后采用MLF网络执行检测任务。此外,还对全天候检测方法的实时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可选择的瘦体网络平衡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综上所述,通过对多传感数据融合模式和多检测网络切换策略进行研究,在KITTI三维车辆检测基准数据集上,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获得了与其他优秀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竞争力的检测性能,在“Easy、Mod.和Hard”三种样本难度等级下将三维车辆检测精度分别提升到了 90.36%、82.34%、80.58%,同时还满足了全天候场景检测的需求。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三维车辆检测方法面临的检测精度低和无法很好满足全天候场景检测需求的难题。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质量轻、安全好、容量大”的新型储能器件。锂金属是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极大潜力的负极材料,能够满足“质量轻”和“容量大”的要求,但却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锂金属负极易产生锂枝晶,刺穿隔膜造成短路,从而引发爆炸等危险。为了解决锂枝晶生长的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较为简单的方式制备了三维蜂窝状碳骨架、氧硼
多源数据融合可有效提升无人驾驶感知系统的感知维度,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与分辨能力。为了解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中多源数据融合的研究现状,对融合算法、融合层次、融合数据处理方式以及融合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首先,在融合算法方面介绍加权平均法、贝叶斯方法、卡尔曼滤波原理、DS证据理论和深度学习方法。其次,根据融合系统的抽象程度和数据处理分别对不同架构的融合系统进行分析。最后,对融合系统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对
期刊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主要的对地侦察手段之一,但是传统的单基SAR收发同站,易受电磁干扰,因此如何提升SAR抗干扰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与单基SAR相比,多基SAR不仅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目标散射信息,还具有构型灵活等优势,为抗干扰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成为了SAR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国际前沿问题。本文围绕多基SAR抗欺骗干扰问题开展研究,重点突破了多基
本文概述了云计算,之后对云计算常见的体系结构和边缘云计算的体系结构进行分类分析,最后对云计算系统和边缘云计算系统的数据迁移方法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边缘云计算系统的推广使用提供一定帮助。
基于深度学习的伪装目标检测是一项新兴的视觉检测任务,其目的是精确且高效地检测出“完美”嵌入周围环境中的伪装目标。目前大多数工作旨在构建不同的伪装目标检测模型,对现有模型的归纳总结及深入分析的综述性工作还很少。因此,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伪装目标检测模型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并探讨了伪装目标检测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23个伪装目标检测模型分别从由粗到细策略、多任务学习策略、置信感知学习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自动驾驶和安全保护等许多领域,但是在实际电力安全作业检测、高空无人机垃圾检测和震灾房屋损坏检测等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如小目标检测,遮挡目标检测和应用的实时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分析多尺度深度特征融合信息使骨干网络提取的不同特征层之间进行信息传递过程,从而获得包含不同尺度层的目标空间位置特征以增加预测目标位置和类别的语义信息。使用有限的相邻特
对未知小天体准确的环境感知是探测器安全软着陆的先决条件。随着人工智能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的小天体探测器将具有更为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为了克服当前单一观测手段存在感知视野受限、场景适应性及抗光照能力差等问题,本文采用相机与激光雷达作为信息观测源,对多源数据融合的小天体环境智能感知算法进行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基于光学图像的小天体表面地形特征智能检测算法进行
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技术结合知识图谱模式挖掘档案信息的深层关系,提出了知识服务时代档案建设的实施策略,旨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优势,为档案建设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正>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人们对工作、生活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推动、加快政府和各行各业向数字化全面转型。智慧建筑是构成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的基本细胞,如何通过智慧建筑的设计营造符合时代发展的绿色、舒适、高效、安全、智慧的人居环境,是每一个建筑智能化从业者需
期刊
随着刑事合规改革的推进,单位犯罪不起诉制度作为合规激励措施重新走入大众视野,检察机关先后开展两期刑事合规试点工作并出台系列文件、方案指导单位合规,在改革试点地区,出现了以刑事合规为基础对涉罪单位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做法,并形成了“检察建议+不起诉模式”与“合规考察+不起诉模式”两项改革成果。“检察建议+不起模式”是在考察涉罪单位刑事合规意愿基础上,对涉罪单位进行酌定不起诉,并发出刑事合规的检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