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口腔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兰州地区人群的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的变异情况,为临床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496例CBCT图像共913颗上颌第二恒磨牙纳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数目、牙根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分型、髓室高度、MB2的位置、牙根及根管的对称性。采用CBCT软件KaVo 3DeXam Vision 1.9和影像处理软件Invivo 5观察根管并获得测量数据,根管分型依据Vertucci根管分类法。数据使用SPSS 20.0分析。结果:913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三根为主要牙根形式,占86.64%;三根管为主要的根管形式,占77.98%。MB2的检出率为10.84%,MB2存在时,近颊根管的主要分型为Ⅱ型(2-1型),占81.82%。MB2根管口到近颊根管口的距离为2.03±0.42 mm,且位置较为恒定。牙根独立、两根不同程度的融合、三根不同程度融合比例分别为69.55%,21.14%,9.31%。髓室高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牙根数目、牙根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形态在不同数目牙根中的对称性亦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兰州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系统具有多样性。最常见的变异形式为存在MB2根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牙根四根型的变异增加了临床牙髓治疗的难度。CBCT增加了对根管形态的认识,改善了牙髓治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