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T基因多态性对癫痫患儿拉莫三嗪/丙戊酸相互作用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测定血清拉莫三嗪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同时建立UGT1A4142T>G、UGT2B7-161C>T和UGT2B7802C>T的基因分型方法,探讨UGT1A4142T>G、UGT2B7-161C>T和UGT2B7802C>T基因多态性对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丙戊酸(valproicacid,VPA)在中国癫痫患儿体内相互作用的影响。  方法  入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单用VPA、单用LTG、合用VPA和LTG的儿童癫痫患者,患儿年龄为2~18岁。收集癫痫患儿的血液样本(稳态谷浓度)、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用药剂量、用药时长、肝肾功能等。按照患儿所服用抗癫痫药物类别,将患儿分为单用VPA组、单用LTG组及LTG、VPA合用组。  建立测定LTG血清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测定单用LTG及LTG合并VPA患儿体内LTG血药浓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测定单用VPA及LTG合并VPA患儿体内丙戊酸血清药物浓度。  采用经典的酚-氯仿方法提取患儿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法和直接测序方法对入组患儿UGT1A4142T>G、UGT2B7-161C>T和UGT2B7802C>T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LTG浓度的因素,应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建立了测定LTG血清药物浓度的HPLC方法并进行了方法确证,血清中LTG的线性范围为0.50-30.00μg/mL,定量下限为0.50μg/mL。LTG/VPA合用组(160名)、单用LTG组(20名)的LTG浓度分别为5.92±3.52μg/mL、1.84±1.07μg/mL(p<0.001),标准化血药浓度CDRLTG分别为2.43±1.31μg/mLpermg/kg、1.01±0.66μg/mLpermg/kg(p<0.001)。LTG/VPA合用组、单用VPA组(127名)的VPA浓度分别为66.22±21.46μg/mL、63.65±25.43μg/mL(p=0.364),CDRVPA分别为4.43±2.07μg/mLpermg/kg、4.44±2.50μg/mLpermg/kg(p=0.963)。  207名中国癫痫患儿UGT1A4142T>G的等位基因频率为83.4%(T)、16.6%(G);UGT2B7-161C>T的等位基因频率为62.5%(C)、37.5%(T);UGT2B7802C>T的等位基因频率为63.1%(C)、36.9%(T)。对LTG/VPA合用药组LTG浓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LTG浓度(Y)与性别(X1)、年龄(X2)、LTG日剂量(X3)、VPA浓度(X4)、UGT1A4142T>G基因型(X5)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962X1-0.192X2+0.053X3+0.026X4+1.362X5-0.352,R2=0.609。  单用LTG组中UGT1A4142T>G野生型(TT)与突变型(TG或GG)的LTG浓度分别为1.71±1.36μg/mL、1.95±0.81μg/mL(p=0.632),CDRLTG分别为1.19±0.89μg/mLpermg/kg、0.87±0.37μg/mLpermg/kg(p=0.343)。而在LTG/VPA合用药组中,UGT1A4142T>G突变型患儿的LTG浓度高于野生型,且有统计学意义(7.35±3.64μg/mLvs5.26±3.27μg/mL,p<0.001),CDRLTG突变型亦高于野生型(3.05±1.69μg/mLpermg/kgvs2.14±0.96μg/mLpermg/kg,p<0.001)。按患儿的VPA浓度将患儿分为三个亚组(低浓度:10-30μg/mL,中浓度:30-50μg/mL,高浓度:50-125μg/mL),当VPA在高浓度范围内时,UGT1A4142T>G突变型的LTG浓度高于野生型(7.18±3.69μg/mLvs5.60±3.36μg/mL,p=0.015);CDRLTG突变型高于野生型(3.15±1.76μg/mLpermg/kgvs2.22±0.95μg/mLpermg/kg,p<0.001)。当VPA在中等浓度范围时,UGT1A4142T>G突变型的LTG浓度高于野生型(7.98±3.94μg/mLvs4.09±3.10μg/mL,p=0.020),而CDRLTG则无统计学差异。当VPA为高浓度且UGT1A4142T>G为突变型时,LTG浓度及CDRLTG均高于VPA低、中浓度组中UGT1A4142T>G野生型患者,且有统计学差异(p=0.025,p=0.003)。当VPA在低浓度范围时,未发现UGT1A4142T>G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间的LTG浓度及CDRLTG有统计学差异。在UGT1A4142T>G分组的基础上考察年龄因素的影响,分为低年龄(2-6岁)、中年龄(6-9岁)、高年龄(9-18岁),结果显示在高年龄组且UGT1A4142T>G野生型、突变型的CDRLTG分别为2.42±1.13μg/mLpermg/kg、3.11±1.73μg/mLpermg/kg,均高于低、中年龄组中UGT1A4142T>G野生型的CDRLTG(1.72±0.88μg/mLpermg/kg、1.74±0.64μg/mLpermg/kg),(p=0.003,0.004,0.011,0.025),但与低、中年龄组中UGT1A4142T>G突变型的CDRLTG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测定LTG血清药物浓度的HPLC方法,并测定了单用LTG及LTG/VPA合用患儿LTG血清药物浓度。结果显示,VPA能显著抑制癫痫患儿LTG体内代谢,LTG浓度升高;而LTG对VPA的血药浓度无影响。UGT1A4142T>G突变型使LTG浓度升高,UGT2B7-161C>T和UGT2B7802C>T对LTG血药浓度无影响。LTG联合VPA时,LTG浓度与患儿性别、年龄、LTG日剂量、VPA浓度、UGT1A4142T>G基因型相关。高年龄组儿童(9-18岁)或较高VPA浓度情况下,UGT1A4142T>G突变型使LTG浓度升高,但单用LTG时,UGT1A4142T>G基因型对LTG浓度无影响。本研究初步探讨了LTG联合使用VPA时,UGT1A4142T>G基因多态性对癫痫儿童LTG体内代谢的影响,为LTG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口服肝宝胶囊对二甲基亚硝胺(DMN)及硫代乙酰胺(TA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溶剂对照鼠和模型鼠
背景:替格瑞洛是首个可逆的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能直接、可逆性地拮抗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阻止与之耦联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
背景: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熊果酸(Ursolic acid,UA)作为齐墩果酸的同分异构体,其结构和药理作用与齐墩果酸类似,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熊果酸的体内代谢过程与Ⅱ相代谢酶UGT1A3、UGT1A4介导有关,那么熊果酸及齐墩果酸对UGTs酶活性及表达是否有影响,它们与临床药物联合使
目的:确定壮药铁包金体内、外均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及体外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为民族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1)铁包金不同提取部位含药
第一部分高糖对RANKL诱导后的RAW264.7细胞增殖和破骨分化的影响目的:用RANK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探讨高糖环境下对RANKL诱导后的破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