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查阅资料、野外勘查和实验测试的基础上,讨论了山东“崂山绿石”的矿区地质概况,并进行了宝石学特征测试。此外还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玉石的结构特征、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谱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探究“崂山绿石”的形成原因及演化过程提供依据。“崂山绿石”为绿色-暗绿色,整体具蜡状光泽,局部具丝绢光泽,微透明-不透明,折射率为1.560-1.568,摩氏硬度为4.45-5.20,平均相对密度为2.56-2.71,具显微片状、鳞片状、纤维状及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属蛇纹石玉。偏光显微镜下可看到主要的矿物成分为蛇纹石,次要矿物有绿泥石,部分样品还有菱镁矿、橄榄石和辉石,副矿物有黑色金属矿物,岩石学名称为蛇纹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玉石的主要成分为叶蛇纹石,主要由橄榄石蚀变而来;绿泥石主要为叶绿泥石及斜绿泥石,其形成温度为200℃左右,由辉石蚀变而来;而尖晶石族矿物则为磁铁矿和铬铁矿,磁铁矿具变质成因,铬铁矿发育环带,核部具岩浆成因,计算其形成平均温压为1348℃、3.1GPa,结合投图结果显示其来源于俯冲带附近的亏损地幔橄榄岩;边部具变质成因,形成温度低于500℃;部分样品残留的原岩中的橄榄石属于镁橄榄石及贵橄榄石,投图显示来源于地幔橄榄岩;残留的辉石大部分属透辉石,还未完全蚀变。红外光谱测试显示玉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叶蛇纹石,还有部分碳酸盐矿物的谱峰;拉曼光谱显示蛇纹石多为叶蛇纹石,有少量利蛇纹石,此外测试到了绿泥石、菱镁矿、磁铁矿、橄榄石和辉石,与电子探针及镜下鉴定结果一致。全岩主量元素结果表明岩石整体烧失量较高,蛇纹石化程度较深,投图结果显示岩石属于变质橄榄岩,且其成分较原始地幔橄榄岩相对富Mg,而较亏损易熔组分(Al、Ca),说明蛇纹岩原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部分熔融。整体分析表明,“崂山绿石”为蛇纹石玉,岩石学名称为蛇纹岩。原岩是靠近俯冲陆壳板块的地幔楔处发生部分熔融的橄榄岩,随后与俯冲带带入的流体发生反应,辉石蚀变为绿泥石,橄榄石蚀变为蛇纹石,并生成磁铁矿,原岩中的铬铁矿边部受到富铁流体交代蚀变为磁铁矿,最终变质为蛇纹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