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lent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呈现从物流服务载体转变为产业组织中心的趋势,各类资源要素不断聚集。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联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我国首部国家级“物流枢纽”专项规划——《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规划提出以国家物流枢纽的布局和建设构建全国物流枢纽网络,赋予了国家物流枢纽深刻的发展内涵,以期引领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物流枢纽规划的落地实施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确定其在承载城市中的具体位置。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国家物流枢纽选址分析方法体系,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国家物流枢纽能按既定发展路径发挥最大效能,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本文在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阐述了国家物流枢纽的提出背景、基本类型和宏观布局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的基本内涵,总结梳理了国家物流枢纽的主要特征,提出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的总体思路。(2)提出了国家物流枢纽选址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国家物流枢纽选址供给分析,基于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内涵,从基础运营支撑、干支配业务衔接、国际物流服务、产业协同联动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27项具体指标的国家物流枢纽备选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国家物流枢纽选址评价模型。为使选址适应于未来物流需求的发展变化进行了需求分析与预测,提出了国家物流枢纽选址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借助断裂点轨迹模型分析国家物流枢纽的服务范围,提出灰色预测模型与支持向量回归相结合的货运量预测方法,结合货源区域需求分担率计算得到需求点需求量。(3)提出设施集约度指标衡量国家物流枢纽与联动设施的空间集约水平,以供给分析、需求分析结果为模型输入,构建了具有类型差别化、决策一体化特点的国家物流枢纽多目标选址模型。基于NSGA-II,设计了多目标模型Pareto最优解的求解算法,提出基于目标达成率指标的Pareto最优解对比分析方法。(4)以长沙市为例,运用本文提出方法进行了国家物流枢纽选址实证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图24幅,表33个,参考文献81篇。
其他文献
使用Python语言开发论文查收查引可视化软件是针对图书馆论文收录及引用检索业务开发的一款软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文章对该软件进行分析,整合了WoS、ESI、中科院JCR期刊
为解决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出现的规划数据共享交流不便、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规划知识成果交流不畅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众绘"模式解决城市规划编制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Web技术、GIS技术等,建设城市规划编制平台,实现规划管理和编制信息共享,以及不同专业团队、不同人员的作业共享互通,从而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高效性。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众绘"模式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包括图像识别在内的很多应用领域里,把单个样本表示成向量的集合的形式是很自然的想法,利用一个合适的核函数我们可以把这些向量映射到一个更高维的Hilbert空间,在这个高维空
提出了一种针对桥装配四轮定位模拟设备的校准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车辆外倾角的实际状况,通过实际验证,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外倾角预估数据的准确性。此后,针对无外倾角调整机
本文我们讨论了多周期Probit模型中MLE的存在性问题,给出了当协方差阵已知时,参数的MLE存在的充要条件;当协方差阵未知但具有序列结构时,参数的MLE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和一个
国标GB15083中“关于防止移动行李对乘员伤害的特殊规定”,有效防止急刹中行李箱内行李向前冲撞而损坏后排座椅,从而影响后排乘员的安全。结合标准要求,借助CAE工具,对某款座椅进
高维小波是处理多维信息的工具.本文给出的构造紧支撑不可分二元正交小波函数的算法.当尺度函数的符号中所含因子[(1+z1/2)(1+z2/2)]2的幂指数r越高时,尺度函数越光滑.
本文研究Boltzmann方程的初值问题.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一般Boltzmann方程存在一个分布解,并且该解受初值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法律服务需求增多,公民维权意识增强,促进了律师行业的快速发展。律师事务所,尤其是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数量激增,竞争不断加剧。从短期发展看,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各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小型律师事务所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不进则退,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具有普遍的特征,管理方式粗放而松散,不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竞争优势
目的旨在通过分析伤寒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总结有效的伤寒及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伤寒病人155例,给予有效伤寒及并发症护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