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丰富灿烂的中国园林建筑文化。园林建筑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解欣赏方式和创造构筑程式。它用独特的视角、手段去审视、呈现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的中国园林建筑已不可能停留在传统之中踏步不前,而是必须继承传统,发展传统,创造出既和传统有渊源关系,又和当代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相适应的现代中国园林建筑。本论文试图用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对传统园林建筑深层的精神内涵和表层的形式结构进行较深入的探索。通过分析中国人特定的欣赏心理和思维方式,总结传统园林建筑在漫长发展过程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和空间意境,初步建立传统园林建筑美学的基本框架。并结合场所理论、地区主义和建构理论等,摸索当代中国园林建筑发展与创新的一些途径,以求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和具有地方风格的现代园林建筑。论文研究的脉络首先是从哲学、美学角度整体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文化特征;然后从总体到细部,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理法进行系统的论述;最后从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探讨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继承传统和创新的途径。并在全球化环境中,根据国际园林建筑发展的趋势,对中国园林建筑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选址、布局、造景、选型、空间、理微等方面及建筑与环境的有机交融上,形成了一整套丰富而独特的成功经验,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而蕴涵其中的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诗情画意和时空意识,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理法形成与发展的深层背景。园林建筑创作中保持传统文化的延续,必须以一种真实的态度和前进、发展的观点对待传统,超越它的表面形式而深入传统文化的内部,这就意味着传统文化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在全球化背景中,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的继承包含了保护、发展、创新等多个层次,“传统与现代”、“地域性与国际性”应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展望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关键将有赖于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的创造性结合,形成“和而不同”、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环境,实现传统与现代多层次的互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