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并非如传统语言学描述的那样不偏不倚地反映客观现实。语言是与人类社会一同产生的交际工具,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渐丰富。可以说,社会性是语言最大的特征。其社会性也越来越受到现代语言学家的公认和重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是福勒(Fowler)、霍奇(Hodge)、克雷斯(Kress)等在1979年出版的《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批评语言学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语篇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借助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以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及其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本文在回顾和综述批评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探讨了批评语言学的三大基本问题:意识形态、权利、社会;并以费尔克拉夫的三向度模型(将语篇看作是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为理论框架,分析发生在美国的两则校园枪击案的新闻报道“Pennsylvania girl arrested in classmate’s shooting”和“School shooter is student,police say”。文章结合美国校园暴力的有关背景,即美国枪支管理松懈,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暴力的宣传以及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两起由不同性别学生造成的校园枪击案件进行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语料来源于2001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中关于校园枪击案件的报道。分析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三个纯理功能和三向度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等方面对两个篇由不同学生造成的校园枪击案件的报道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在词汇分类方面,新闻报道1中只介绍了女性嫌疑犯的性别、年龄和所在地;新闻报道2中对男性嫌疑犯的介绍详细到其使用的武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本身对此二人的关注度就能显示出其所隐含的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情态方面,本文通过对两篇报道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分析也得出其对女性的歧视。在及物性方面通过对两篇新闻所选择的不同的过程类型进行分析找出其所隐含的意图:对女性的歧视。综上对比分析研究,不仅充分认证了从批评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语篇可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而且语言既反映社会、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同时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本文通过对此两则貌似没有任何偏颇新闻报道的分析,揭示了实质上暗含着对女性的歧视意识形态。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用非传统性的分析方法分析一种大众的但有深远实用价值的语篇一大众语篇。本文的分析并非是对语篇语言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旨在揭示其所暗含的不同意识形态。其实践意义在于能把批评语言学引入到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