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为参考标准,对比分析256层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解剖参数测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一科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56例,以上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3D-DSA检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以3D-DS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数目为标准,分析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3D-CTA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2)在容积重建图像(VR)上取相同角度对动脉瘤的最大径及瘤颈进行测量,以3D-DSA的测量值为标准,比较3D-CTA与3D-DSA在瘤体最大径及瘤颈测量上的差异。(3)比较3D-CTA与3D-DSA在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及周边穿支血管显示清晰度方面的差异。结果:3D-DSA对5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检查,共检出56个动脉瘤,其中4例患者未发现颅内动脉瘤。3D-CTA在动脉瘤数目的检出上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为50%。3D-CTA与3D-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方面一致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与3D-DSA对动脉瘤最大径的测量值(`x±s,mm)分别为5.51±2.46mm、5.53±2.44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动脉瘤瘤颈的测量(`x±s,mm)分别为3.86±1.24mm、3.80±1.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TA与3D-DSA在显示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及其周围穿支血管清晰度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3D-CTA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3D-DSA相比在动脉瘤的检出率上一致性较高,可作为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2、3D-CTA对于颅内动脉瘤最大径的测量值较为准确,但对于动脉瘤颈的测量值常大于实际。对于瘤颈的精确测量仍需行3D-DSA检查。3、3D-CTA对于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及其周围穿支血管的显示清晰度低于3D-DSA。对于瘤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应行3D-DSA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