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外交承载的文化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inl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国家利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各个国家不断发展涉及多领域的整体外交。除了传统的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等硬权力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重点放在文化“软实力”领域,因而文化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国文化外交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应时而起。这些研究为我国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提供谋略,为我国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契机,更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重要贡献。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和目的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关于文化外交的相关理论界定,笔者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外交内涵的解读界定了中国文化外交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并分析了文化外交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中之重,笔者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结合时代特征,深入地探究了当前中国文化外交本身应该承载的文化价值是什么。笔者指出中国文化外交承载的文化价值不能只局限于“和”的核心文化价值,还应该包括其他一些中华文化的精髓,如“仁、义、礼、信”等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在中国发展良好的国际关系中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部分则是论文探究的落脚点,笔者以文化吸引力—文化沟通力—文化传播力—文化认同力—文化保障力为线索,构建了中国文化外交承载文化价值的五大实现路径,展现中国文化外交价值魅力;第五部分是结语,笔者点出了本文写作的主要成果,即初步探究得出结论:中国文化外交承载的文化价值不仅仅是普遍认可的“和”核心文化价值,还有“仁、义、礼、信”、等优秀文化价值。最后,笔者展望了中国文化外交承载的这些优秀文化价值研究前景广阔,对中国文化外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新课程指出,品德课程是一门指导生活的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在教学时,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在品德课堂创设生活情境,用生活实景触动情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了重大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作为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也随之产生。农民工群体不仅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也快,与他们相关的社会问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