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填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无毒无害的纳米碳酸钙由于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可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作为补钙剂,满足广大缺钙人群的补钙需求。本论文选用安全无毒,来源广泛的生物基材料鸡蛋壳和毛蛤壳作为绿色钙源,采用超重力碳化法在实验室中制备出了纳米碳酸钙,考察了碳化工艺中Ca(OH)2悬浊液初始浓度、气液比、碳化温度、超重力水平、CO2浓度以及钙源对纳米碳酸钙晶体形貌和粒径的影响,探究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于煅烧产物氧化钙(CaO)活性的影响,并对纳米碳酸钙中钙的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进行了 X射线荧光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热重、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度分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分析表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对鸡蛋壳和毛蛤壳进行了热重分析,根据热重曲线确定最低的煅烧温度为800℃,煅烧温度和时间都会影响煅烧产物CaO的活性,轻烧或过烧会降低产物CaO的活性,本实验确定鸡蛋壳的最佳煅烧条件为800℃,2.5 h,毛蛤壳的最佳煅烧条件为900℃,2h。通过热重分析对鸡蛋壳、毛蛤壳、石灰石和纳米碳酸钙中的碳酸钙煅烧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最容易分解。(2)消化产物氢氧化钙(Ca(OH)2)的活性会影响最终碳酸钙的晶型和粒径大小,首先以鸡蛋壳为钙源,探究了消化过程中水的初始温度、消化时间和CaO活性对于Ca(OH)2活性的影响,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鸡蛋壳900℃煅烧2.5 h得到的CaO、温度90℃、时间1 h为最佳消化条件。碳化结果表明,Ca(OH)2初始浓度为6.8 wt.%,气液比为2,温度为22℃,超重力水平为490.55,CO2浓度为100 vol.%时,制备出的纳米碳酸钙平均粒径较小,粒径范围为50~70 nm,分布较窄,形貌主要为立方体。在最佳的碳化条件下,以毛蛤壳为钙源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大小为69 nm、形貌主要为立方体形的纳米碳酸钙。所制备的纳米碳酸钙中的重金属含量很低,符合国家食品级碳酸钙的标准。(3)本论文对自制的平均粒径为112nm的碳酸钙、市售微米级碳酸钙和钙尔奇D钙片(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碳酸钙中钙的溶出度高于市售的微米级碳酸钙和市售碳酸钙钙片,且粒度越小,碳酸钙中钙的溶出度越高,用作补钙剂在人体中的生物利用度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