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药物性肝损伤分两类,一类与药物本身毒性相关,具有可预测、剂量依赖、可复制等特征;另一类与服药者特异体质如遗传、代谢等因素相关,亦称特异体质性药物性肝损伤。后者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常发生于使用药物安全剂量时。特异体质性药物性肝损伤由免疫介导,可伴随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常易误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随着对药物的筛查越来越严格及人们意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用药时会尽量避免应用肝毒性药物或在应用此类药物时配合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毒性蓄积作用所致肝损伤的发病率可能会逐渐减少,但特异体质性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不可预测性,与患者本人的遗传代谢因素相关,发病率可能会逐渐升高且占主导地位。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自身抗体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性别、年龄、肝损伤分型、预后及药物类别的关系,药物性肝损伤自身抗体的滴度及种类等。材料和方法:本文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132例药物性肝损伤及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154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96例和慢性丙型肝炎58例)患者进行了统计,记录他们的年龄、性别、肝损伤药物种类和名称、发病时间、自身抗体、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结果和结论:药物性肝损伤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60.61%。药物性肝损伤自身抗体的检出率高于乙型肝炎组(39.39%)。药物性肝损伤的自身抗体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分型、CHILD分级无关,与用药时间相关,用药时间越长,检出率越高。药物性肝损伤的自身抗体以中、低滴度为主,主要类别为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6.06%,12.88%,3.03%。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自身抗体阳性的概率,中药与西药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