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全球78个国家受到威胁,在我国境内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但至今尚存在许多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吸虫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全球78个国家受到威胁,在我国境内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但至今尚存在许多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吸虫感染免疫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伴随成虫产卵宿主逐渐表现出免疫下调的状态,使感染呈现慢性化,病理表现为在肝肠等部位形成的虫卵肉芽肿及逐步发展的纤维化。有研究报道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给予罗格列酮(PPAR-γ激动剂)后,可以改善血吸虫病肝脏病理。此外,PPAR-γ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具有调控作用,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本实验拟研究PPAR-γ对宿主调节性T细胞产生的促进作用,进而观察对血吸虫病肝脏病理的影响。本研究以C57BL/6小鼠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正常组、正常小鼠经吡格列酮治疗组、日本血吸虫慢性感染组、感染经吡格列酮治疗组、感染经吡喹酮治疗组、以及感染经吡喹酮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组,初步探索吡格列酮治疗后对小鼠肝脏、脾脏免疫微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1.吡格列酮治疗通过诱导机体PPAR-γ的表达可降低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和脾脏的指数;2.吡格列酮治疗降低血吸虫单个虫卵肉芽肿的面积及纤维化程度;3.吡格列酮治疗可上调Treg细胞的水平,下调肝、脾Th1细胞的水平;4.吡格列酮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来增加小鼠脾Treg细胞的水平。综上,血吸虫感染小鼠经吡格列酮治疗后可以诱导肝脏和脾脏Treg的表达,进而改善宿主的肝脏病理损伤。本研究仅从小鼠肝与脾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来探讨吡格列酮治疗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肝脏病理的干预作用,更深入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病毒是海洋中丰度最高的生物体,每毫升海水中的病毒数量高达10~8个。海洋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其宿主的裂解,参与海洋微食物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叶蝉科Cicadellidae,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角蝉总科Membracoidea,是半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科,全世界超过22000种。叶蝉科的高级系统发生关系一直不
金属元素于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其构成的化合物具有许多优秀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寻找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已成为推动材料技术发展的关键。本文将采用原子替换法和晶体结构预测技术,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寻找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并研究其材料的力学性质,分析它们的力学各向异性,分析新型结构材料的电荷密度分布情况。为之后的研究者设计与合成新型技术材料提供有力的数据与理论支撑,为扩大新型金属间化合物的应用范
在目前深海油田开采中,垂直管流动常见于平台立管和油井井筒中。垂直管内多相流动常见流型包括泡状流、段塞流、搅拌流和环状流,管道内多相流动在不同流型下具有不同的流动特
随着煤炭、石油资源的日渐衰竭,天然气已经成为主要的替代能源,而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将甲烷转变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液体燃料是高效利用天然气资源的重要途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CRM)由于其在甲烷和二氧化碳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Ni基催化剂由于其高活性、低成本和广泛的丰度而被认为是CRM中最有应用潜力的催化剂,然而,严重的积碳和金属烧结是其工业化应用的最大障碍。本论文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水源水质的恶化,各地的饮用水中普遍存在嗅味污染问题。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和土臭素(Geosmin,GSM)是两种最常见的致嗅物质,
张八岭隆起位于安徽省东部,处于郯庐断裂带南段,主要由北部的张八岭群和南部的肥东群(或浮槎山群)构成,总面积约为4500Km~2。张八岭群西界为朱顶-石门山断裂,东界为古河-散兵
分子基铁介电材料由于具有介电、压电、铁电、热释电、铁弹、非线性光学、光电等重要性质,一直以来都是材料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如何合理有效的设计合成出高自发极化、高剩余极化、多功能的分子基铁介电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众多分子铁介电的研究体系中,阴离子类似球形的结构容易产生有序-无序的变化,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型的晶体结构有着更高的洛伦兹因子,更容易产生自发极化。基于以上两点,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为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及其生态系统的协调程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加速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可能引发了区域性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目前,许多学者已经针对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特点开展了实验性的系统设计,但多以分析单一的地理要素为主,对于综合的大尺度上的生态承载力评估系统的研究较少。由于“一带一路”生态承载力研究涉及的区域很大,且需要遥感、调研、统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森林土壤碳积累。而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是土壤碳积累研究的关键之一,了解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是预测城市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汇潜力的基础。因此,本研究以有机碳组分为切入点,以高度城市化的珠江三角洲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区(白云山、帽峰山、大岭山)和郊区(鼎湖山、南昆山、象头山)森林样地进行土壤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