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Olea)常绿乔木,是世界上著名的亚热带木本油料树种。不仅其果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和丰富的酚类物质,且叶中含有与果实类似甚至含量更高的活性酚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由于我国油橄榄种植起步较晚,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和果实方面,而对其叶的研究和利用相对更加滞后。在油橄榄种植地,每年修剪和采摘果实季节产生的大量枝叶绝大多数被废弃,造成资源浪费。为此,本文对西昌油橄榄叶中总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的含量动态变化以及橄榄苦苷的分离、鉴定和体外活性进行了研究,为油橄榄品种的选育及油橄榄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这对提高果农的生产收益,促进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福林酚法、三氯化铝法和紫外-可见光谱差减法分别测定了西昌29个油橄榄品种叶中总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一年内不同时期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月份间油橄榄叶中总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含量差异较大:全年内,坦彩的总酚含量最高(37.20%),同时也出现含量最低(14.20%)的品种,但巴利亚的年平均含量最高(30.06%);切姆阿尔的总黄酮含量最高(1.39%),云台最低(0.30%),但奥托卡的年平均含量最高(0.82%);小苹果的橄榄苦苷含量最高(19.57%),美兰开最低(1.56%),但巴利亚的年平均含量最高(13.64%)。全年内,29个油橄榄品种叶中总酚于1月份含量最高,9月份含量最低;橄榄苦苷在1月份含量最高,7月份含量最低;总黄酮在4月份含量最高,7月份含量最低。总体变化趋势为冬春季含量偏高,夏秋季含量偏低。2.分别以80%甲醇、80%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水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油橄榄叶中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对各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活性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其中80%甲醇提取物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均最强,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弱,而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弱。经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分析显示: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中化合物种类较多,而丙酮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化合物较少。在各溶剂提取物中均含橄榄苦苷和Ligstroside 2种成分,除水提取物外其他溶剂提取的橄榄苦苷含量较高,而水提取物中特有脱乙酰-10-羟基橄榄苦苷甘元和10-羟基橄榄苦苷2种物质。3.以80%甲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油橄榄叶进行提取,提取液依次经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多次萃取、浓缩、硅胶柱层析、再浓缩、真空干燥,获得橄榄苦苷纯样;经紫外可见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分析,以橄榄苦苷标准品为对照,确定提纯样品为橄榄苦苷。HPLC分析显示,纯样品得率为13.52%,样品纯度达96.54%,纯化率为78.49%。4.以Vc和BHT作为阳性对照,采用5种方法综合评价橄榄苦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橄榄苦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紧次于Vc,且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能力和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均强于BHT,而自由基清除能力与BHT相当。因此,橄榄苦苷可以作为更好的、安全的、天然的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或者防腐剂等广泛被开发和应用。5.采用滤纸片法考察了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用稀释法分析了橄榄苦苷对这3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及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MIC为0.025mg/mL;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0.05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弱,MIC为0.4mg/mL。橄榄苦苷对3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均表现为抑制或延缓细菌的快速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