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肿瘤坏死因子α、Ⅳ型胶原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目的:通过对过敏性紫癜(HSP)、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Ⅳ型胶原(Ⅳ-C)的检测,分析HSP、HSPN炎症期血TNF-α与尿Ⅳ-C之间的关系,探讨HSP、HSPN邪热致病因素与不同时相血瘀证的关系;为HSP、HSPN的中西医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评定药物疗效提供有益的帮助。 研究方法:从临床证候观察和实验二方面对HSP、HSPN血瘀证进行探讨。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择71例HSP和HSPN患儿,其中血瘀证者54例,非血瘀证者17例,观察其临床证候特征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尿TNF-α、Ⅳ-C水平,分析其与HSP、HSPN发病机制和血瘀证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1.HSP、HSPN的证候特征1.1HSP、HSPN血瘀证的主要临床表现除皮肤紫癜(66.2%)和尿血(40.7%)外,还表现在面色和舌质的变化、皮肤粗糙,以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的升高。HSPN的血瘀证频率最高。 1.2中医证型中风热型最多(73%),临床表现主要反映恶寒、发热或咳嗽,及咽喉和舌质的变化,如咽红占全部病例的56%,扁桃体肿大占33.8%,舌尖红占32.4%,苔薄黄占16.9%。 2.临床特点与血、尿TNF-α、Ⅳ-C水平的关系2.1HSP、HSPN不同中医分型血、尿TNF-α、Ⅳ-C水平的变化:2.1.1血瘀组血、尿TNF-α(2.36±1.09;1.97±4.72)及血、尿Ⅳ-C(114.81±55.26;78.26±150.24)水平与非血瘀组(1.47±0.52;0.42±0.30)、(97.43±57.59;22.32±16.60)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 2.1.2风热组血、尿TNF-α(2.39±0.97、0.81±0.62)及血、尿Ⅳ-C(118.53±54.45、49.09±51.88)水平与非风热组(1.58±0.84、0.40±0.35)、(84.62±52.63、20.79±18.56)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 2.2不同病程血、尿TNF-α、Ⅳ-C水平的变化:2.2.1HSP皮疹期在病程0~4周血、尿TNF-α水平(3.21±1.04;1.23±0.33)高于>病程16周组(2.17±0.76、0.69±0.46),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降低,因例数少无统计学意义。尿Ⅳ-C水平于病程4周内即见增高(115.02±14.66),显著高于病程16周以上者(40.97±30.2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HSP早期,尿Ⅳ-C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全身血管炎有关。 2.2.2HSPN在病程<4周无论皮疹有无,血TNF-α水平均高于病程4周以上者,前者(2.56±0.87,2.67±1.43);尿TNF-α水平也相应增高(0.63±0.21,0.89±0.72),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降低,因例数少尚无统计学意义。尿Ⅳ-C水平在HSPN患儿皮疹消退后未见下降,未随病程延长而降至正常,提示尿Ⅳ-C水平的增高与肾脏ECM的集聚有关。 2.3不同分型血、尿TNF-α、Ⅳ-C水平的变化:2.3.1混合型紫癜血、尿TNF-α及血、尿Ⅳ-C水平最高,分别为2.51±1.40、0.97±0.13、115.91±61.76、67.03±70.70。 2.3.2混合型紫癜组中紫癜+腹痛+关节痛组又显著高于紫癜+腹痛组及紫癜+关节痛组(分别为3.25±0.71、0.65±0.32、142.45±24.11、82.72±32.68;1.61±0.32、0.15±0.14、43.05±12.23、11.40±9.45;1.84±0.28、0.27±0.25、49.97±20.27、26.84±10.22),P<0.05。 3.实验室检查与血、尿TNF-α、血、尿Ⅳ-C的相关性:3.1血、尿TNF-α、血、尿Ⅳ-C水平与D-d呈正相关(γ=0.414、0.322、0.136、0.492),P<0.05。 3.2肾脏病理改变伴新月体形成、硬化、粘连或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沉积者血TNF-α(2.11±0.89)、尿TNF-α(1.04±0.65)、血Ⅳ-C(156.20±62.64)、尿Ⅳ-C(65.06±49.22)水平明显高于仅系膜增生者(2.07±0.62)、(0.99±0.68)、(125.91±60.22)、(25.42±40.04),但尚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 1.小儿HSP、HSPN血瘀证除本病特征性症状皮肤紫癜和尿血外,主要表现在小儿面色、舌质的变化和皮肤粗糙、疼痛方面。说明小儿血瘀证的诊断以望诊指标为主。其次为实验室指标Fib、D-d和Plt升高。中医证型中风热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五种,且与血瘀证的关系密切。 2.血、尿TNF-α的水平与凝血指标D-d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提示TNF-α水平增高与HSP及HSPN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是造成血管炎、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TNF-α水平增高可能与瘀热致病有关,是造成HSP、HSPN血瘀证的因素之一。为HSP早期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提供有益指导。 3.血、尿Ⅳ-C的水平与凝血指标D-d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可反映ECM集聚,与血瘀证正相关。Ⅳ-C的增高与炎症因子TNF-α水平正相关。尿中Ⅳ-C的来源可能有两方面:全身免疫性血管炎所产生;肾炎时ECM集聚从尿中排出。Ⅳ-C水平可作为判断小儿HSP、HSPN血瘀证的参考指标,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 4.TNF-α、Ⅳ-C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病期、病程、病理、分型改变均有明显差异,故TNF-α、Ⅳ-C水平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检测指标,动态检测可用以了解有无肾脏损害,并能间接了解肾脏病理改变;为中医活血化瘀和西医抗凝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近年来出版的唐代墓志资料,补充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一书中尚未记载且年份确知之进士出身者二十一人,原列附考现确知年份之进士二人,年份移正、更正姓名之进士各
本文在总结了开架借阅管理所具有的优越性基础上,剖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开架借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文学之用存在于它的“无用”之中,即在于大用,而非世俗之所谓急功近利之用。本文从文学与语言、文化素养及交际能力等要素间相互关系入手,就英语专业文学教育的功能及功能实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改革传统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开放式教学,是培养“知识+能力+创新”型高级
本文叙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理念上跟不上;实验设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没有适用升本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多年来实验教学方法、考
本文认为案例教学法的特性、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引入、审计课程自身的定位、学生知识背景等因素决定了案例教学是审计课的现实选择,并进而从审计案例教学主体、教学案例、
黄褐斑是颜面部出现的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色素改变的皮肤病。面部色素沉着多为对称性的蝴蝶状,轻者呈淡黄色或浅褐色,点片状地分布于面颊两侧,尤以眼部下外侧多见;重者呈深褐色或
学位
针对细胞工程课程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的学生听不懂或有疑问、学生理解偏差、学生思路混乱、学生有抵触情绪和学生心不在焉等五种学习缺口.采取主动反馈、被动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计算机教师,怎样上好计算机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