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亦称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一种近数年内新发的自然疫源、传染性疾病[1,2]。自2009起,中国、韩国和日本陆续报道的病例已超过3500个[3]。SFTS发病有季节性,好发于居住林区的农民,传播途径可能与蜱虫相关。致病机制尚不能明确,较为可能的是病毒感染宿主后致细胞因子风暴引起机体免疫病理损伤。SFTS作为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发热、乏力、消化道症状、肌痛等起病,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显著降低,病情进展累及心、肝、肾、肺、脑等多个脏器,可并发MODS及DIC等死亡[4]。SFTS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大,据报道,中国SFTS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12%-30%[5-6],重症SFTS患者的死亡率可达更高。在韩国,该疾病平均病死率高达30%[7]。然而,在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以休息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此,探索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将为降低重症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11年,浙江省舟山地区网络报告首例SFTS以来,该疾病在本地区发病呈散发流行,自2017年底,浙江省舟山医院医院共收治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143例,其中重症SFTS病例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舟山医院收治的重症SFTS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探索血浆置换治疗能否成为一种新的具有确切疗效、并降低死亡率的治疗手段。  研究方法:  收集浙江省舟山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确诊的22例重症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行血浆置换治疗,将入选的22例重症SFTS患者分为血浆置换组(PE组)和非血浆置换组(非PE组)。血浆置换组依据发病至血浆置换时间分为早期血浆置换组(d<7)和晚期血浆置换组(d>=7)。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记录所有入组重症SFTS患者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基础疾病,治疗中的用药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物理检查结果、疾病转归等资料。收集血浆置换组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情况,治疗副反应,每次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实验室化验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意识、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别对血浆置换组和非血浆置换组、早期血浆置换组和晚期血浆置换组、血浆置换前和血浆置换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血浆置换治疗重症SFTS的疗效及预后。  研究结果:  1.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血浆置换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心肌酶谱、凝血功能指标等极大改变:脂肪酶(P=0.034,d=0.37)对应低等效应量降低,谷丙转氨酶(P=0.000,d=0.79)、谷草转氨酶(P=0.000,d=0.64)、肌酸激酶同工酶(P=0.001,d=0.53)、淀粉酶(P=0.005,d=0.50)、D-二聚体(P=0.001, d=0.55)对应中等效应量降低,肌酸激酶(P=0.000,d=0.91)、乳酸脱氢酶(P=0.000,d=1.17)对应高等效应量降低,纤维蛋白原指标(P=0.019,d=0.36)对应低等效应量升高。  2.血浆置换前后临床症状及指标评分变化:血浆置换对DIC评分及MODS评分降低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存活组中,血浆置换后患者体温降低(39.7±0.7 vs 37.2±0.2;P=0.004),DIC评分降低(2.5±0.5 vs 1.0±0.8;P=0.001), MODS评分降低(11.3±3.9 vs 6.6±1.4;P=0.015),有统计学差异。  3.早期血浆置换、晚期血浆置换及非血浆置换临床疗效及预后:血浆置换后24小时内DIC评分(1.4±1.6 vs 4.2±1.3;P=0.005)、末次DIC评分(1.6 ±1.8 vs 4.1±1.6;P=0.009)、末次MODS评分(9.4±4.4 vs 17.2±5.7;P=0.010)在早期PE和晚期PE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并且死亡例数在早期PE和晚期PE之间(1(12.5%)vs 5(83.5%);P=0.026)、早期PE和非PE之间(1(12.5%)vs 6(75%);P=0.041)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  1.血浆置换治疗能显著改善包括AST、ALT、CK、CKMB、LDH、淀粉酶、脂肪酶、FIB、D-D在内的实验室指标。  2.血浆置换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体温情况,在存活的患者中,能明显降低患者体温、DIC评分及MODS评分,改善预后情况。  3.血浆置换治疗能明确降低重症SFTS患者死亡率,且早期血浆置换治疗能显著改善DIC、MODS等临床指标,控制疾病进展,缓解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naia-reperfusion,I/R)可因急性失血、休克、DIC、肠梗阻、严重多发性创伤等因素引起。I/R不仅引起肠道的损伤,尚可导致远隔器官的损伤,甚至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MSOF),其中以肺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