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MRI影像学技术探讨腰骶部和马尾神经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特征,神经的局部形态以及走行分布,为马尾神经综合征(CES)等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要进行腰部MRI检查的60例疑似为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的患者,其中26例为男性,34例为女性,年龄分布处于23-50岁,平均年龄35.8±11.2岁,所有研究对象脊柱外观无畸形性改变,脊柱椎体无移位及骨折,以往病史中没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的病变。本研究中所使用的MRI仪器为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TM MR750系列3.0TMRI对上述60例研究对象进行腰骶部影像学检查,MRI扫描后所生成的图像传至AW Volume Share 4 AW4.5工作站,经过MRI图片处理系统对检查结果进行加工处理,由影像学专业人员进行读片。通过对60例研究对象的腰骶部MRI影像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腰骶部马尾神经周围解剖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为了减少误差的发生,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每位研究对象每个部位所收集的数据均进行三次的测量,最后算出其平均值。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设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L2至S1脊神经的后根外径明显大于脊神经的前根外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60例研究对象中,有58例属于后者类型,占总研究对象的96.67%。L2、L3、L5以及S1四个腰骶神经前根以及后根汇合点与神经出硬脊膜距离左侧大于右侧,其中L3左右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4位置处,腰骶神经前根以及后根汇合点与神经出硬脊膜距离右侧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1至L5节段的脊神经根贴硬脊膜的距离均明显大于前后根贴附的距离,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S2节段脊神经根贴硬脊膜的距离与前后根贴附的距离差异不显著(P>0.05),4.有76.67%的研究对象脊髓圆锥下极位置位于L1的下缘,与其它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2至S2位置的节段后根进入脊髓的角度,无论是最大角、最小角还是平均值,不同水平的节段间的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Tll和T12椎体下缘与L1至S2节段神经根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RI可对脊神经根进行准确测量和精确定位,此技术是研究活体状态下人体脊神经和马尾神经区域的重要技术方法。2.3D CISS技术不仅能清晰的显示脊神经、马尾神经的走行,还能将它前后根的三维立体呈现出来,使其解剖结构更加直观,为临床医生开展相关外科手术提供重要影像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