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技术能力成长视角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内,一般意义上泛化的技术创新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工业化国家,强调根本创新而不是大量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活动中的形式更为温和的学习、吸收和改进。因此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涵义较为宽泛的概念,能够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进行解释,但是却并不能充分解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革之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能力研究成为一种发展中国家技术追赶过程的新的分析框架。技术能力理论用“技术能力”代替“技术”研究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了技术能力提高主要是通过技术学习进行,经济发展的实质不是一个简单的提高资本积累率的过程,而是一个获得技术能力并在技术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把这些能力转化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过程。技术能力是技术创新能力更深层次的基础。技术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决定了后发国家(地区)技术进步的路径和速度。   西方学者关于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研究多集中在国家层次和企业层次,对区域层次技术能力进行研究很少。我国由于区域的差异性突出,区域技术进步的路径和模式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差异性。对区域层次技术能力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基于技术能力成长的视角,对外部技术溢出的有效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是后发区域实现技术进步和技术赶超的源泉。我国进行开放式的自主创新,在区域层次上,实际上存在着技术模仿和自主研发这两种基本技术进步模式的权衡。已有文献中,学者们多聚焦于从FDI的技术外溢效果方面进行区域吸收能力研究,而另外,相当多的文献关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评价,但却忽视技术吸收能力对区域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实际上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区域技术进步,这两种技术能力要素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本文将区域技术吸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统一到技术能力这个视角进行研究。对区域层次技术能力的演化与区域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将技术能力引入区域内生增长模型的尝试,对技术能力要素的积累和提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探讨区域层次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随着自主创新被中央确定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转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力争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但是,文献显示,我国多数产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整体上目前仍处于技术的复制模仿阶段,多数领域的创新仍然比较弱。另一方面,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下,是否拥有强大的吸收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将成为衡量国家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应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投入偏低,技术学习和技术能力积累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由于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能力的积累不够,一些地区也不能有效地获得FDI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本研究选择了从技术能力视角对区域层面自主创新能力建构和模式进行研究,力图回答自主创新能力面临的核心现实问题:在开放的条件下,自主创新与FDI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区域如何选择和培育符合地区自身发展现实的有特色的技术创新模式?怎样从制度上激励自主创新?对这些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我国走向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论文全文分为7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第1章导论   第2章从理论上对自主创新的内涵与界定标准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重点对自主创新的能力基础展开了论述,认为技术能力、制度能力构成了自主创新的核心能力基础。不仅仅要进行技术层面上的能力积累和更新,同等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的变革为自主创新提供必须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实现技术自主创新需要跨越相应的能力门槛,即自主创新是一个技术能力、市场力、制度能力、社会能力都需要相应变革和交互作用的过程。   第3章从技术能力理论的视角首先阐述了区域技术能力的内涵、特点,认为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分解为生产能力、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对对影响区域层次技术能力成长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技术能力的演化与区域技术进步的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域层次技术能力的发展演化存在着多层次性、多元性,区域技术能力各要素发展的协调性十分重要。区域内基于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商业关系、知识与资源流动引起的网络关系,以及产业集群、都市圈等区域经济模式在技术资源的配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性,使区域层次技术能力的发展打上了区域特点烙印,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区域技术能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基础。因而也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核心能力。   第4章针对已有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献在研究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时候,只考虑技术差距和技术模仿能力,而较少把技术模仿和区域自主技术研发同时考虑,缺乏对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变迁动力的深入研究。第4章尝试将技术能力变量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分别构建一个单区域模型和一个双区域模型来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从区域技术能力成长的视角对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与技术变迁进行了考察。   第5章根据第4章的理论分析,在第5章构造了区域技术能力指数,并对我国区域的技术能力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区域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FDI、区域结构性因素等都是影响我国区域层次技术能力的重要因素。并分别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技术能力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6章对制度创新对技术能力成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从国际经验方面考察了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并分析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制度现状与制度激励机制。另外,在第6章,尝试着运用一些简单的制度变量分别从全国性的基本技术创新的制度和地方性相关政策两个层次,从创新的需求、创新的供给、创新扩散方面检验了制度创新对区域技术能力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7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含义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从理论上对自主创新的能力基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强调技术能力、制度能力构成了自主创新的核心能力基础。不仅仅要进行技术层面上的能力积累和更新,同等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的变革为自主创新提供必须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实现技术自主创新需要跨越相应的能力门槛。   从技术能力成长的视角对区域层次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对技术能力的演化与区域技术进步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尝试着将技术能力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能力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上探讨了制度创新对区域技术、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全国性制度和地方性政府干预两个层次上分析检验制度创新与区域技术能力成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因为制度的度量和实证分析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本文在这里进行了简单的尝试,也算是一个创新之处。
其他文献
5月 2 7日上午 ,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专题座谈会及新闻发布会 ,就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促进大众对食用菌、蔬菜、果品的消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市政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用于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的有价证券。市政债券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在我国
学位
以甘蔗渣为主料,筛选出适合玉木耳栽培的培养基配方,为甘蔗种植区甘蔗渣资源化利用及拓展食用菌栽培原料领域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不同比例的甘蔗渣为主要原料,木屑、玉米芯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设置一些生动形象的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相关课堂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相应技能的一种教学方
期刊
小时候,我做出的各种各样的举动,总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们觉得我做的事充满着童趣。记得我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看见阳台上的一盆星星花正被雨淋着
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就业率远远大于高等职业学校以及普通高等院校,但是中职
学位
目的 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 (IST)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50例IST后存活 3年以上SAA患者长期随访 ,了解其造血重建 (血常规、骨髓象、骨髓活检、
驾驶员在开车时,眼睛长时间盯牢前方、脖子挺直,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痉挛。而坐姿腰部所承受压力是站立姿势的两倍,长期久坐就会使腰部的腰椎关节和肌肉以及韧带造成粘连,引起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