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在共表达ZxNHX和ZxVP1-1转基因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响应渗透胁迫中的生理功能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oain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和盐渍化是限制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的重要因素。前期研究发现,50mM NaCl不仅促进多浆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的生长,而且能缓解干旱对植株造成的伤害,这与霸王可通过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NHX)和H~+-焦磷酸酶(VP)区域化高浓度的Na~+有关。我们将霸王ZxNHX和ZxVP1-1基因导入了紫花苜蓿,转基因株系的耐盐性、抗旱性和牧草品质都显著提高。然而,对NaCl在转基因紫花苜蓿抗渗透胁迫中的生理功能尚不明确。鉴于此,本研究选用-0.135MPa、-0.27MPa的渗透胁迫和50mM NaCl(渗透势约等于-0.27MPa)处理紫花苜蓿转基因株系(GM)及其野生型植株(WT),对比分析其响应NaCl时的生理指标,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50mM NaCl处理下,GM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是其在-0.27MPa下的3.2倍,甚至比对照高出38.4%;但与对照相比,50mM NaCl并没有显著提高WT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应地,50mM NaCl处理下GM植株根、茎和叶片鲜重分别是-0.27 MPa下的3.2、2.2和2倍,甚至比对照高11.4%、9%和25.5%。相反,与对照相比,50mM NaCl处理下WT植株根、茎和叶片鲜重显著下降15.5%、13%和27.1%。GM植株对50mM NaCl的响应与霸王类似,即50mM NaCl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作用并增加了其生物量。(2)50mM NaCl处理下,GM植株叶片Na~+含量是其对照的3.2倍,但K~+含量并没有显著降低,表明GM植株叶片中Na~+大量积累的同时能维持其K~+含量的稳定,这点与霸王类似;然而,50mM NaCl处理下,WT植株叶片中Na~+含量是其对照的2.3倍,但K~+含量却显著降低,只有其对照的76.2%。(3)50mM NaCl处理下,Na~+对GM植株叶片渗透势的贡献是其对照的3.5倍,是-0.27MPa处理下的2倍;K~+贡献则比其对照增加了13%,比-0.27MPa处理下增高了55%,表明积累Na~+和K~+有助于GM植株在渗透胁迫下增加其渗透调节能力。综上所述,虽然紫花苜蓿是甜土植物,但共表达ZxNHX和ZxVP1-1使转基因紫花苜蓿具有了霸王的某些特征,即受到渗透胁迫时,转基因紫花苜蓿叶片积累Na~+和K~+,同时能利用其进行有效的渗透调节,从而缓解渗透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而且,50mM NaCl可提高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
其他文献
云南省受高原地貌及特殊气候的影响,水资源时空部分不均,可利用水资源愈发紧缺,加之近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工业和生活用水快速增加,水量挤占农业用水,导致省内部分地
苜蓿产业化生产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系统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干旱缺水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武威绿洲地处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流域上游,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
悬架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发展,传统的被动悬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高性能汽车的需求。虽然主动悬架在应用
陇东旱塬区以冬小麦单作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系统组分单一、产量不稳,且麦收后休闲时期较长、水热资源浪费严重。在该区采用粮-草结合的轮作复种模式,可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
从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变迁、未来趋势及内在约束看,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就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逻辑起点,以农民、基层政权、国家为关键治理主体,以效率、平等、稳定为基本治理目标,将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增强治理成效的过程。要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就要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创新,特别是要在城乡一体化和协同治理原则下,破解阻碍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超声电机是一种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迫使换能器振动,通过摩擦作用推动转子运动的新型微特电机。它具有低速大转矩、无电磁干扰,无噪音、结构灵活多样、响应速度快等诸多
河北省极度缺水的问题将威胁它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省份之一。为了分析河北省水资源稀缺的情况,笔者计算了该省2009年至2013年的玉米、稻米和麦子的虚拟水贸易(进口/出口)。此外
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同时存在开花授粉(chasmogamy,CH)和闭花授粉(cleistogamy,CL)两种授粉类型,是一种多年生的旱生草本植物,它具有饲用价值高、抗旱性和耐
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引起的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兔豆状带绦虫六钩蚴的特异性抗原—TPO18抗原,制备单克隆
目的:评价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听神经瘤的手术效果并探讨影响术后听力保留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九病区王宏教授自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共71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术前术后面神经功能、听力情况、肿瘤的大小、囊实性、肿瘤对内听道的侵袭程度,总结手术效果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影响术后听力保留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