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SERS活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对环境污染物特异性检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asdf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为代表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ions,POPs)及以汞离子为代表的重金属离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类污染物。它们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及环境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快速痕量的检测这些污染物,研究者发展了多种检测方法,如荧光、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等。传统的检测手段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需要大型仪器及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样品处理复杂,检测过程耗时耗力等。目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因为其能够实现单分子检测水平的灵敏度,并提供待测分子指纹信息,具有制样简单,无损检测和抗水干扰等优点在生化检测分析中有广泛应用。由于SERS效应主要发生在贵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一般,有两类方法来提升SERS检测效果。一方面,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多种SERS增强衬底,有助于提升SERS检测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在SERS衬底的表面进行功能化的修饰,从而将更多的待测分子富集在材料表面,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本文针对SERS灵敏的纳米材料合成,材料表面的生化修饰,快速痕量SERS检测污染物展开了相应的工作,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通过分步合成的方法制备金包裹二氧化硅核壳结构(SiO2@Au core/shellNPs)。通过控制二氧化硅的直径和金壳层厚度的比例,以调节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峰的位置,有利于和785nm激光形成共振。金壳层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提供足够的位点固定巯基修饰的单链DNA。将制备的SiO2@Au纳米颗粒组装成SERS衬底,可以获得DNA信噪比高,荧光背景低的SERS光谱,为后续的检测奠定基础。  2、DNA功能化的金包裹二氧化硅材料SERS免标记检测PCB-77(3,3,4,4-tetrachlorbiphenyl)的研究。先将SiO2@Au固定在氨基化的石英玻璃片的表面,然后将已筛选得到的能够特异性与PCB-77结合的适配体通过巯基修饰到金壳层的表面。当PCB-77分子结合到单链DNA上,引发金壳层表面的DNA结构变化,对应的DNA的拉曼光谱发生变化,通过检测DNA碱基信号的变化,实现免标记半定量检测PCB-77。拉曼标记的做法是在DNA的末端修饰上拉曼信号分子,通过检测拉曼染料的SERS信号的变化来标定DNA的结构及取向的变化实现对分子的检测。在这里,我们直接利用DNA自身的碱基(鸟嘌呤和腺嘌呤)代替拉曼染料分子作为信号输出分子。通过660cm-1(鸟嘌呤的呼吸振动峰)和736cm-1(腺嘌呤的呼吸振动峰)的拉曼强度的比值作为光谱标准确定PCB-77结合到DNA上。随着加入的PCB-77浓度的增加,该比值逐渐下降,实现对PCB-77半定量检测,检测限为微摩尔量级。这样的设计可以省略修饰拉曼染料分子的步骤,降低成本,该方法也可以延伸到环境中其它污染物的检测。  3、DNA功能化的金包裹二氧化硅材料SERS免标记检测汞离子的研究。在前面的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既能够和汞离子特异性作用又便于SERS信号输出的DNA序列。一方面,在靠近巯基端,连续的T碱基能够特异性的结合汞离子,形成T-Hg2+-T结构,作为捕获元件。另一方面,在DNA的外端有连续的G碱基及A碱基,作为SERS信号输出元件。另外,连续的T碱基有利于降低DNA在金属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有利于DNA捕获汞离子。这样设计的DNA序列能够特异性的免标记检测汞离子。在没有汞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单链DNA在金属表面趋于平躺的状态,此时,G碱基和A碱基的SERS信号均较强。当体系中加入汞离子,由于形成稳定的T-Hg2+-T结构,DNA在金属的表面从平躺转为竖立,DNA外端的A碱基逐渐移出金属表面的SERS增强区域。对应的,A碱基的拉曼信号下降,归属于G碱基(660cm-1)和A碱基(736cm-1)的SERS信号的比例发生变化。利用两者的比值变化,实现了10-8M量级的汞离子的痕量检测,有较宽的检测线性范围5×10-8到1×10-3M。实验结果表明,改变DNA链中T碱基的个数会显著影响汞离子有效检测范围和检测限。特别的,利用该检测体系,可以通过免标记SERS的方法,考察了富含T碱基的DNA与汞离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关系。该检测方法具有在环境样品中检测汞离子的潜力,通过更换DNA序列,有望实现对其它的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4、环糊精修饰的银包裹金包裹二氧化硅材料(SiO2@Au@Ag@CD NPs)SERS检测多种PCBs研究。环糊精是一类环状低聚葡萄糖,具有内缘斥水,外缘亲水的结构,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其能够捕获游离的PCBs分子。通常的做法是将环糊精分子通过巯基固定在金属的表面,提高SERS基底对PCBs检测。在这里,我们利用环糊精分子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的特性,直接还原硝酸银溶液,在金包裹二氧化硅材料的表面包覆上一层薄银壳层。过量的环糊精分子吸附在材料表面,既有利于稳定合成得到的纳米颗粒,也有利PCBs分子的捕获。实验结果显示,包裹上银壳层后,极大的提升了材料的SERS增强效果,对R6G分子的检测限达到10-14M。有限元局域电场模拟的结果显示,相比于金包裹二氧化硅,银包裹二氧化硅颗粒,银包裹金包裹二氧化硅材料具有更好的SERS增强效果。利用所制备的核壳壳结构构建的SERS基底检测了PCB-3、PCB-29和PCB-77三种不同PCB分子,检测限为微摩尔量级。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不仅观察到了归属于PCBs的特征峰,也观察到了一些新峰,例如归属于PCB-3与环糊精相互作用的1476cm-1和1375cm-1,归属于PCB-29与环糊精相互作用的1396cm-1,归属于PCB-77与环糊精相互作用的1426cm-1和1374cm-1。结合理论模拟的结果证明这些新峰可能归属于PCBs与环糊精相互作用的特征峰,提供了环糊精可以捕获PCBs分子的光谱证据。因此,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SERS衬底的方法,可以被用来特异性的检测环境中痕量的多氯联苯。  5、抗癌药物检测及抗癌药物和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这个工作是我们前期研究基础上的推广。柯楠因能够结合到富含A碱基的DNA链上,将单链DNA折叠成为双链DNA。我们将含有16个A碱基的DNA修饰到金包裹二氧化硅材料的表面和柯楠因相互作用,观察光谱的变化。实验中,观察到了可能归属于药物和DNA相互作用的位于1376cm-1处的新峰。通过测定分别归属于DNA碱基和DNA骨架的SERS信号强度的比例,实现对柯楠因抗癌药物的免标记SERS微量检测,检测限为10-7M。值得注意的是,该检测体系表现了很好的特异性,在牛血清白蛋白和血液样品中均可以检测到微量的柯楠因。
其他文献
液质悬浮三自由度电机是一种结构新颖、高效环保、高度集成与小型化的多自由度运动的机电能量转换装置。该电机考虑液质悬浮机理,采用润滑支撑结构,在流体动力润滑条件下,定子与转子间隙内形成一层动压油膜,使定转子隔离,并支撑负载,由机械摩擦转化为液体摩擦,大大简化了庞杂的机械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该类电机的电磁理论分析、润滑理论分析及实验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学位
myb基因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结构保守、功能复杂的基因,已有的研究表明myb是以多基因家族成员的形式存在.myb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以下的结构特征:N端的DNA结合域由二个
实验旨在探讨电针对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活动的调节机制,为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6月龄),更年期组(16月龄)和更年期电针(
越来越多的实验现象与理论研究让人们明白,RNA分子在生物体内并非简单的扮演着遗传信息传递中间体的角色.生物学家正在将注意力转回RNA分子.随着重新认识RNA生物学作用热潮的
在前扣带皮层(ACC)的促生长素抑制素(SST)阳性中间神经元与疾病,记忆和认知功能相关。然而,ACC中的SST中间神经元在出生后早期如何发育并与周围神经元建立电/化学链接仍然不清
目的: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是具有促进成骨和刺激造血等多方面作用的14肽.目前对于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仅限于人工合成的成骨生长肽.该实验旨在利用基因工
掌握GIC侵害变压器衍生的无功(简称GIC-Q)扰动是分析变压器GIC直流偏磁的影响和制定地磁暴电网灾害防御策略的依据。针对1000k V特高压电网采用的单相四柱式的特高压变压器,从工程防灾的角度,本文提出研究基于K值算法的特高压主体变的GIC-Q扰动,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单相四柱式特高压变压器的铁芯结构、绕组布置以及调压补偿变的结构与特性,分析了单相四柱式变压器G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和用煤国家,煤炭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由于开采量和日需求量巨大,每天,中国都有成千上万的矿工在矿井中作业,必然存在
长江两岸绝大多数湖泊为通江湖泊,即与长江自然联通.但由于兴修水利和围垦,使得两岸湖泊丧失了与长江的联系,而成为阻隔湖泊,由此导致湖泊围垦加剧、面积萎缩和湿地资源衰退
无线输电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方式,该方式打破了电能只能通过有线进行传输的思维定式,由于供电侧和受电侧没有电气连接,这从根本上消除了在插拔过程中或者特殊工作环境下产生电火花或者供电回路短路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了由此引起的灾难事故。本文提出将无线输电技术应用到卫星的太阳电池阵-蓄电池组电源系统中,以解决影响航天器工作可靠性的固有瓶颈,针对系统中的核心电气元件可分离式变压器,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