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四种席夫碱基四唑类化合物BIT、BIOHT、BIMHT、BIMMT,四种噻二唑AAMTH、AMETH、APHTH、ABUTH和两种三唑化合物PMAT、MAT,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5%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本论文可分为综述部分和实验部分。在综述部分,首先概述了铜缓蚀剂的发展过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不同角度综述了铜缓蚀剂的类型。并叙述了检测缓蚀剂性能的电化学方法和非电化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叙述了铜缓蚀剂在不同介质中的研究进展和铜缓蚀剂的缓蚀机理以及协同作用。在实验部分,我们用简易的方法合成了十种唑类化合物BIT、BIOHT、BIMMT、BIMHT、AAMTH、AMETH、APHTH、ABUTH、PMAT和MAT。并用红外光谱图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这十种唑类化合物BIT、BIOHT、BIMMT、BIMHT、AAMTH、AMETH、APHTH、ABUTH、PMAT和MAT在碱性介质中对铜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腐蚀反应动力学及温度对其缓蚀效率的影响,并计算了相关的热力学常数;同时研究了它们在铜表面的吸附模式,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在5%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十种唑类化合物BIT、BIOHT、BIMMT、BIMHT、AAMTH、AMETH、APHTH、ABUTH、PMAT和MAT对铜均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其缓蚀率都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达到一定浓度时再增大用量,缓蚀率反而会降低。(2)研究了这十种唑类化合物BIT、BIOHT、BIMMT、BIMHT、AAMTH、AMETH、APHTH、ABUTH、PMAT和MAT在铜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的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式。(3)研究了温度与这些化合物缓蚀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十种唑类化合物BIT、BIOHT、BIMMT、BIMHT、AAMTH、AMETH、APHTH、ABUTH、PMAT和MAT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对铜在5%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而它们的缓蚀效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有明显降低的趋势。(4)由极化曲线可以看出,四种噻二唑化合物AAMTH、AMETH、APHTH和ABUTH属于混合型缓蚀剂,但对阳极的作用大。二两种三唑化合物PMAT和MAT使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对阳极的作用大,属于阳极性缓蚀剂。(5)计算出的热力学函数?Gm说明这十种唑类化合物在等温等压的条件下都能自发的吸附在铜的表面,同时计算出来的?H,表明这十种唑类化合物在铜表面的吸附是放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