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标准模型和TOP夸克双黑格斯模型(T2HDM)下,作者对B→Vγ辐射衰变过程做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在论文的综述部分,介绍了Wilson系数的抽取和重整化群演化,B介子系统CP破坏的定义和实验测量现状,给出了相关的理论公式。还对B介子衰变过程强子矩阵元计算的各种因子化方法做了评述,并结合本文所研究的B→Vγ辐射衰变过程对QCD因子化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 在第三章,我们对T2HDM模型的理论框架做了简要介绍,给出了计算Wilson系数和物理可观测量时所用到需要的计算公式。在论文的第四章,我们在标准模型和T2HDM模型下,计算了对B→Vγ(V=K~*,ρ,ω)辐射衰变过程的新物理修正,主要研究了荷电Higgs企鹅图对B→K~*γ,B→ργ的衰变分支比,CP破坏,同位旋破坏,U旋破坏的新物理效应。把这些理论预言和目前的实验数据相比较,我们发现: ·在T2HDM模型下,对本文所研究的几个物理可观测量的新物理修正是比较小的,计算结果和标准模型的理论预言没有大的偏离。 ·根据B→K~*γ衰变分支比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对荷电Higgs粒子质量M_H的限制:当tanβ=50时,质量下限为M_H≥613GeV。由B→ργ衰变分支比的实验数据导出的质量限制(3σ)为:M_H≥412GeV。 ·在标准模型和T2HDM模型下,关于B→K~*γ衰变的CP破坏的理论预言值很小,不超过1%;但B→ργ衰变道,其CP破坏可以达到10%,并且有较强的能标(μ=(?)(μ_b))依赖性。 ·在标准模型和T2HDM模型下,B→K~*γ和B→ργ衰变的U旋对称性破缺ΔU(K~*,ρ)都很小。 在第五章,我们对全文做了总结,并对未来的B介子物理研究做了讨论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