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静态存在的“V着”和“V了”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态存在句是指空间内以静止的状态(方式)存在某人(物)的一类句式。文章选取中段是“V着”或“V了”的静态存在句为研究对象,即“方位短语+V着/了+名词性成分”形式的静态存在句。在现代汉语里,“着”和“了”被视为两个典型的体标记。动词后的助词“着”、“了”在不同的句法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体意义,动词后“着”是一种典型的进行体或持续体标志,而“了”则为完成体的标志。既然“着”和“了”分别表达了不同的体意义,那么理论上两者在句中也应表达不同的句义,但在一些句子中两者的这种差别却似乎消失了。例如:“桌上放着一本书。”和“桌上放了一本书。”句义基本一致,句中的助词“着”和“了”都表状态的持续,差别不大。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1)从共时的角度出发,考察了静态“V着”、“V了”存在句中动词后助词“着”和“了”语法意义的相通之处——表示“状态的持续”;2)从历时的角度出发,探究助词“着”、“了”的历史用法,为解释表静态存在的“V着”、“V了”在共时层面所体现出的相似性和两者能够互换找到历史依据;3)以《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为依据,对词典中所标注的能够进入存现句的282个动词,通过使用语料库、网络搜索工具进行逐一考察动词能否同时后接助词“着”和“了”,对比分析助词“着”和“了”互换后句义是否发生改变,最终得出共有166个动词能够同时进入静态“V着”、“V了”存在句,且句中助词“着”、“了”互换后使前后句义基本一致,并对这166个动词进行了语义特征分析;4)运用构式和意象图式等认知理论对静态“V着”、“V了”存在句中助词“着”、“了”互换现象的合理性进行解释;5)对比静态“V着”存在句和静态“V了”存在句,找出使用差距,并分析静态“V着”、“V了”存在句中助词“着”、“了”可以互换的限定条件,还与动态“V着”、“V了”存在句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更好理解静态“V着”、“V了”存在句;6)从类型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在一些方言中存在的用同一形式兼表持续和完成等语法意义的现象,并选取了一些代表性方言中的表现形式来证明表静态存在的“V着”、“V了”能够互换的合理性以及其所具有的类型学上的普遍性。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流行语正日益彰显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流行语。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流行语已然影响到大家的说话方式。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应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匹配,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汉语的结构助词“得”在留学生的学习、交际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其相关的语法知识却相当复杂,尤其是“得”所组成的补语结构,留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偏误。结构助词“
为研究局部放电特高频天线接收信号的拖尾现象,从天线传递函数的角度分析了信号拖尾的影响因素—传递函数幅值平坦度和群延迟平坦度。结合现有的UHF天线等效高度标定系统,提
结合该区50余钻井岩心、测井资料,以层序地层为单位,按10×10道的网格进行剖面地震相的识别和划分,并以层序为单位绘制地震相平面图,最后将其转化为沉积相,绘制沉积体系
介绍了在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指导下,埕岛油田东部斜坡古近系勘探工作的一些主要做法。埕岛东斜坡古近系主要含油层系以湖相沉积为主,针对该区不同构造区带构造特征对该区沉积环
为了对光刻物镜的像差进行补偿,设计了一种主动液体透镜,并分析了该主动液体透镜变形过程中的像差变化特性。用去离子水、氟化锂设计了一种主动液体透镜,在考虑重力及静水压
在校女大学生郭某在贵阳市某著名美发店办有会员卡。不久前郭某在该店烫发后用会员卡付费时,发现卡中余额不足,店家告知需向卡里充值最低500元,否则本次及以后的消费均不能享
报纸
'美丽乡村也是生产力'。近年来,信阳着眼于新农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贫困群体致富的载体。虽然信阳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就信阳市乡村旅游面临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