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胶螺混合连接接头损伤失效模拟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x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复合材料结构中,通常使用三种类型的接头,即机械连接接头,粘接接头和混合连接接头。机械连接,主要指螺栓连接,需要大量螺栓或厚层压板来限制螺栓孔周围的应力集中,会显著影响结构重量。胶接接头因为在耐久性、对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敏感性、缺乏合适的无损检测/检验(NDT/NDI)技术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很难在主要承载机构中单独应用。组合使用粘接连接/机械连接即混合连接(主要指粘接/螺栓混合连接)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替代方案。本文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基于渐进损伤分析方法研究了混合连接接头在拉伸载荷下的损伤失效行为。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使用应变形式的三维Hashin失效判据,结合基于断裂韧性的线性刚度退化模型和材料删除满足条件,编写ABAQUS显式子程序VUMAT,以供ABAQUS/Explicit显式动态分析时调用。(2)使用显式准静态分析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开孔板在拉伸载荷下的渐进损伤失效,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3)研究了单螺栓单剪切(搭接)型接头、单螺栓双剪切(搭接)接头和双螺栓双搭接(搭接)型接头三种连接方式对层合板连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胶接连接结构、机械连接结构、混合连接结构对连接方式的不同表现。(4)研究了胶层强度对层合板连接强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胶接接头和混合连接接头对胶层强度改变的反应。
其他文献
图像拼接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多幅具有部分重叠区域的图像无缝连接成一幅较大图像的处理过程。图像拼接可以将同一场景中多个摄像头采集到的不同视角的图
胃癌是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癌症死亡率在稳步下降,但胃癌是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大主要原因。缝隙连接是细胞间通道的聚集处,主导细胞间的直接通讯,具有通道独立功能,通常与它们结合与细胞骨架和信号传导成分的能力有关。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人体大多数细胞中表达并发挥多种作用,因此其功能障碍通常与肿瘤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x43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物学表型和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利用慢病毒载
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有机磷酸酯类杀菌剂是杀菌剂中的重要一员。传统上合成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大都涉及过渡金属和环境有害试剂的使用。有机电化学合成
潘岳作为晋朝的著名诗人,以“清绮、情深”之笔,创作了众多的佳作(诗赋文),成为无数诗坛后辈学习、摹拟的对象。同时,潘岳也因容貌俊美、伉俪情深,受到后世推崇。另一方面,潘
在生物特征识别中,指静脉因具有高准确性、高可靠性与活体识别等特性备受社会关注,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指静脉识别也得到了广泛普及。目前,指静脉识别主要围绕着感兴趣区域提取、图像特征增强以及高可靠识别算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但是仍然存在着区域提取准确性差,优化图像能力较弱以及识别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所以针对以上步骤及问题,本文研究内容与贡献如下:(1)为了增强指静脉区域提取的自适应能力与准确性,
分数阶扩散方程(Fractional diffusion equations简称FDEs)目前被认为是描述反常扩散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它们已在许多研究领域被提出和研究。通常,大多数FDEs无法获得分析解,随着使用FDEs的应用的增加和对分析解的高要求,使得FDEs数值方法备受关注,并得到迅速发展。Radau-IIA方法属于多级高阶隐式Runge-Kutta方法的一种,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在处理刚性
目的研究肥胖症的病因、症状和中医状态的分布规律,探索肥胖症的症状和中医状态的系统分类方法,及针对病因、中医状态的干预方案。结果可为肥胖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状态辨识及并发代谢综合征的防控与中药干预提供借鉴。通过对肥胖症的病因病机认识,在生活习惯上的改变,降低肥胖症的发病率,对肥胖症的中医状态分类和中药干预方案结果,可为该病临床中药干预提供借鉴。方法1.文献研究法(1)病因文献搜集与整理:检索古籍数
随着智能电网时代的迅猛发展,传统单一的投资模式已无法满足微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含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的综合型微电网,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还能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提供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将结合微电网关键技术,分别从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满意度这四个层面综合考虑,并对多主体微源投资商参与的微电网能量管
PVC基阻尼材料具有成型塑化快,力学强度高,阻尼性能好且无溶剂无污染等优点,对比垫片类阻尼制品,PVC基阻尼制品运输储存方便,可在汽车涂装车间进行机械手臂涂覆施工,综合性能
尽管目前已有各种色谱和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然而,由于受到其结构类似物以及复杂基质的干扰,如何从中草药中快速发现活性成分依然面临一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