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的若干基本问题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nn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2007年颁布了《反垄断法》。该法在第50条规定了私人可以对垄断行为提起民事诉讼,但对具体的诉讼程序没有涉及。本文结合2012年颁布的司法解释,通过介绍反垄断民事诉讼比较发达的国家在程序上的规定,比较我国现行的规定,就反垄断民事诉讼实现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提出改善的建议。本文第一部分比较反垄断民事诉讼和相关概念的区别、联系,概括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基本特征,指出我国需要发展反垄断民事诉讼并且有条件发展,提出诉讼实现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二部分讨论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原告资格。通过对原告资格一般原理的概述,探讨合格原告的条件,并分析消费者的原告地位以及公益诉讼、集团诉讼这两种模式是否适合在我国出现。第三部分,讨论案件的管辖规则。通过对比国内外对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管辖规则,指出我国在这项制度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改进意见。第四部分,讨论证据规则。从证据的获取,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执法机关所做决定的证据效力三个方面,通过比较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制度规定来分析我国立法上还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善的建议。第五部分乃是结语,简单总结了这篇文章的所有论点。
其他文献
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了,虽然我国并没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在学术界已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诉讼案件,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