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精神困境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yy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真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知识分子,坚持“为当代知识分子写心”。他的《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和《活着之上》四部小说,敏锐而富于思辨性地呈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语境下的生存难题,以及由物质窘迫带来的心理困苦、身份焦虑、情感破灭和价值迷失的精神困境。所以,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实为深入解读阎真小说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质的有效入口。本文以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来探讨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精神困境书写。主体部分首先探析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状况,揭示阎真小说创作的个体生命积累和社会文化基础;然后以作品主人公精神人格的一致性为基础,具体分析四部作品所展现的知识分子主人公精神困境的具体表现,探究复杂社会环境和主体精神消退在知识分子精神困境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最后论述阎真剖析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艺术路径。在社会转型、知识分子精神分化的时代语境中,阎真将自我的生命体验和社会观察相结合,以同情和理解的姿态对知识分子的物质压力和精神困境进行了镜像化的书写。小说主人公高力伟、池大为、柳依依和聂致远分别面临域外生存、官位权势、住房婚姻、职称学术的压力,虽然生存难题有异,精神人格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物质窘迫导致的精神困苦与挣扎,欲望的畸形膨胀使本可获得的纯美爱情坍塌,在自我价值迷失中对深感个体生命意义产生质疑,即便逾越了现有的精神困境,知识分子却永远处在无所寄托的虚无中,这种精神出路难寻的折磨和痛苦是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在精神上深刻而持久的苦楚。同时,阎真揭示出知识分子精神困境复杂社会环境和知识分子自身主体精神、批判意识消退的双重影响。借助主人公内视角以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书写精神困境,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嵌入日常化的生活场景中,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点且与主题相契合。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对实际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居住方式意愿是否得到
传统的语法课单纯讲解语法,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为改变这种弊端,本文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化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并以一次虚拟语气课为案例,例证如何让语法
本文以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舆论监管方式为研究对象,按照"舆论基本内容——政府监管——现状问题——对策建议"的逻辑体系进行研究,运用文献研究、社会调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
教育部在2006年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无论是对学生、对学校还是对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相关的工业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给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在这个时期所兴起的生态
在社会生活中,冲突无处不在。当通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形成了话语冲突。话语冲突是一种语言行为,它是由每个人的性格、价值取向及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和态度不同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话语不合作现象。本文以美剧《好运查理》中的家庭话语冲突为语料来源,从中收集并建立了包括52段冲突话语资料。作者从社会语言出学角度出发对美国中产多孩核心家庭的话语冲突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旨在总结出家庭话语冲突的基本特征,以期
<正>实施集团化战略使企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稳定性,对母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产权关系向纵深延伸的情况下,子公司的数量和级次不断增加,如何实施母公司
"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于2011年在美国教育界兴起后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然而这一教学模式在我国大学英
为了准确、客观地获得采空区的稳定分级,提出了基于熵权法的采空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从众多采空区复杂、不确定影响因素中,选取工程地质情况、采空区形态参数及其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