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都取得较大的突破。尽管2016年及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额稳居国际第一位,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仍然非常的小,突破性的发展举步维艰。与此同时,2016年,我国出现了新能源汽车企业骗取国家补助的丑闻,为此,国家调整了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发展的补助力度。此事引起社会公众极大的关注和质疑,政府补助是否能够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如何?并对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状况产生了怀疑。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发展状况,帮助广大社会公众深刻认识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和能力,解答公众存在的一系列的疑问,同时为了政府部门实施有效政府补助政策,提高政府补助力度,加强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帮助企业管理者深刻认识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不足。本文以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的上市企业或公司(以下均简称为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其2012-2016年五年的面板数据,对政府补助、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并采用Eviews软件对所建立的随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正向影响,即存在“挤入效应”,但超过一定的区间范围,就会变成“挤出效应”。其中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府补助对非国有企业加大对研发投入的力度更具有刺激作用。(2)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创新输出效率高。(3)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当政府补助力度达到一定门阀值时,企业的创新绩效并没有相应提升,即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说明政府补助力度并非越大越好,过多的政府补助并没有被企业在研发投入中充分高效地利用,而更应该注重对政府补助利用所带来的边际绩效。(4)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在实现最大的创新绩效下所需要的政府补助力度的区间值为0-5%(不含0),总体在3%点上表现较佳。非国有企业在实现最大的创新绩效下所需要的政府补助力度的区间值为0-6%(不含0),总体在2.5%点上表现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