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分布于准噶尔荒漠中的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地上地下结果性,对其物候、花的形态特征及其空间位置、地上和地下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空间位置、生长发育特性、散布特性、萌发特性、繁殖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1)角果藜从种子萌发到死亡,整个生活史为8个月,单纯营养生长期短(1个月),开花具有持续性,生殖时间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2)角果藜的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雌花单生叶腋,雄花顶生,开花时,枝的节间短缩,雌花和雄花密集成头状,雌花和雄花的空间排列为雌花的授粉提供有利的空间位置。3)角果藜具有地上地下结果性,地下果实位于主轴第1节处,是由第1节对生的叶腋处的2个雌花发育来的,在4月下旬雌花在地上开花授粉,于6月中下旬进入土中继续发育,形成地下果实。地上果实和地下果实从颜色、大小、形状、重量、数量和散布上都存在着差异;地上果实深绿色,长倒卵形,数量多,地下果实淡桔黄色,倒卵形,只有2个。4)种子的异质性导致了地上种子和地下种子的不同萌发行为。地上和地下种子的萌发率(30 d)均较低。低温层积处理可以显著的提高地上和地下种子的萌发率,这表明二者均属于生理休眠;划破果皮和种皮可显著提高地上种子和地下种子的萌发率;延长储藏时间能显著地提高地上种子的萌发率,也能部分提高地下种子的萌发率,表明地上种子的休眠程度比地下种子浅。5)在整个生活周期中,角果藜的资源分配是动态变化的。营养器官繁殖分配值(RA)逐渐减少,生殖器官繁殖分配值则逐渐增多。地上繁殖器官于7、8月进入生殖休眠期,9月开始恢复生长,其繁殖分配值变化最大,由0%增加至57.8%;地下繁殖器官的繁殖分配值则相对稳定。从繁殖时间上看,地下果实比地上果实成熟早。角果藜具有地上地下结果性是适应荒漠多变环境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