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akle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农业环境相当脆弱,农业产业总体上弱质性非常明显。正是这样严峻的现实,带来了加快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迫切需求。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村经济、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基于农业保险对国家政策性扶持及其法律保障的需求,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进展工作也备受关注和期待。2007年1月,《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被列入国务院2007年立法计划,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起草。2007年5月24日至25日,中国保监会在北京召开《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立法研讨会,国务院法制办、中农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等立法成员单位均参加了会议。伴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工作的正式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也日益成为理论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但是,在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诸多理论探讨中,人们对于“法”的应用学说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立”本身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理想规范转化为现实法律的过程的分析。事实上,立法并不是立法者仅基于理性而进行的制度设计过程,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规范的供给过程,而是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诸种要素互动的复杂过程。与其说立法是一种专门的技术工作,毋宁说它是一种重大的社会抉择,是关于社会基本价值选择、社会中相互冲突的诸利益协调的重要活动。因此,现阶段,深入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于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无论是从研究结构的全面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还是从研究结论的指导性来看,本课题都是一次创新性的研究。本文科学界定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内涵、特征及本质,力求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目标、原则与模式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法的内容构想等方面进行创新。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利于引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的重视,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理论研究的深入,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思路和建议;在实践上有利于推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进程,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以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法学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立法学思想为指导,全面研究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问题。采用历史分析与现实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立法缺失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采用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得出我国现在己经具备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现实基础、应该正式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进程的结论;采用比较研究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美国、加拿大、日本及菲律宾等典型国家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变化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比较与分析,总结出各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共同特点,以其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提供借鉴和启示;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等基本理论分析了法律供给与法律需求的辩证关系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法理价值与实践意义,解决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应然”问题,同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法律保障的需求,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制度设计,解决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实然”问题,从而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总之,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表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总是或者说必然地受到社会、经济、心理、历史、文化以及价值判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立法研究必须重视法律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本文认识和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态度。全文共分10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阐述了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及相关研究进展、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首先,在概念部分,阐述了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内涵与特点,为后续的研究界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然后,探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基本理论,为全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现状与成因分析。通过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历史回顾及现状的总结,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缺失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为后续对策建议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深入地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并从农业保险立法能够满足农业保险发展的现实需要、农业保险立法时机成熟、农业保险立法的条件具备以及农业保险立法有可供借鉴的国外同类立法等方面全面地论证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可行性,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依据。第五章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本章主要研究美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变化,通过比较与分析,总结出各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共同特点,以其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提供借鉴与启示。第六章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目标、原则与模式。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本章论证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目标、原则与模式等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观点,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构建提供了宏观层面的指导。第七章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关系。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本章从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方面来具体分析和阐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关系。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就是要确立政府、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与农户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法律关系。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的确立在农业立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是制定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规范的基础和前提。在理清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构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制度。第八章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法的主要内容构想。本章基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法律保障的需求,从立法目的、农业保险的组织经营、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农业保险的监督管理及农业保险的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的构想。这是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部分。第九章加快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进程的对策建议。本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加快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进程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十章为结论,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几年其增长势头受到了诸多因素制约,农牧民收入出现了徘徊不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这既是农牧业和
新一轮的美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对美术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效地促进了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育过程中仍旧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证据的针对性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腹部手术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
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地勘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分析,了解其现状,并对如何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的:观察家庭访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积极体验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照顾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知识及方法
从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社会在这30年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组织模式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由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实施国际化的战略成为了必然趋势。对于国际银行业而言,一方面其面临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面临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中国加入世界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