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扩大学校招生规模使高校扩大建设规模成为必然。在校内无容可扩的情况下,高校选择了征地建设新校区,多校区办学已逐渐成为高校普遍的运作方式。新校区建设扩展了教育空间,改善了办学条件,但由于其形成条件与发展模式不同,也存在许多违背学科生态和文化生态规律的现象。在发展中,不断地暴露出管理体制、资源优化、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阶段性矛盾,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办学效率和办学效益的深层次矛盾。折射出高等学校在教育大众化、大学巨型化、教育产业化与传统大学理念之间的冲突,因而,引起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思考。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多校区高校管理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问卷调查、校长访谈、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展开相关研究,从问题概述、形成原因与对策思考几方面来架构论文。在第二章中回顾了我国多校区大学新校区的形成背景、产生方式、类型与特点;提出在新校区发展中的四个主要问题:新校区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资源配置与校园文化。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探讨了新校区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校园文化上的具体问题,分析其各自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现实的解决对策。第六章以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校区的发展为例进行个案分析。 从新校区发展的角度,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实质是学校跨越式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在新校区发展中,应强化“新校区是一个学校的不同办学地点”观念,以发展的思路来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等学校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广辟融资渠道,加快新校区的建设步伐;要合理定位校区功能,创新管理体制,发挥管理的协调与激励作用;加强成本核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传承学校精神,移植校园文化,创新新校区的“场域”文化,形成办学特色。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当前高校新校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