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型新校区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ks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扩大学校招生规模使高校扩大建设规模成为必然。在校内无容可扩的情况下,高校选择了征地建设新校区,多校区办学已逐渐成为高校普遍的运作方式。新校区建设扩展了教育空间,改善了办学条件,但由于其形成条件与发展模式不同,也存在许多违背学科生态和文化生态规律的现象。在发展中,不断地暴露出管理体制、资源优化、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阶段性矛盾,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办学效率和办学效益的深层次矛盾。折射出高等学校在教育大众化、大学巨型化、教育产业化与传统大学理念之间的冲突,因而,引起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思考。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多校区高校管理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问卷调查、校长访谈、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展开相关研究,从问题概述、形成原因与对策思考几方面来架构论文。在第二章中回顾了我国多校区大学新校区的形成背景、产生方式、类型与特点;提出在新校区发展中的四个主要问题:新校区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资源配置与校园文化。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探讨了新校区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校园文化上的具体问题,分析其各自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现实的解决对策。第六章以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校区的发展为例进行个案分析。  从新校区发展的角度,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实质是学校跨越式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在新校区发展中,应强化“新校区是一个学校的不同办学地点”观念,以发展的思路来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等学校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广辟融资渠道,加快新校区的建设步伐;要合理定位校区功能,创新管理体制,发挥管理的协调与激励作用;加强成本核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传承学校精神,移植校园文化,创新新校区的“场域”文化,形成办学特色。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当前高校新校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孔见,祖籍江苏扬州,1952年生于北京,1969年入伍,两次参战,历任侦察大队长、师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师长,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少将。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六届维权鉴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孔子国际名家书画院院长,中国教师书画院名誉院长,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书法院名誉院长,广东省书法院顾问,广西壮族自治区书协名誉主席等。  主要著作:《中
此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等方法,对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的体育师资、体育教学、体育场地设施以及盲
体育用品市场是我国体育市场体系中成熟度最高、市场规模最大,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体育物质产品市场。高校学生体育用品市场与其它的体育用品市场相比具有体育人文环境优
第28届悉尼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女子举重等优势项目上发挥出色,夺取奖牌,为我国实现奥运争光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田径、游泳基础项目和水上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重要,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际信任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热点。DeBruine (2002)认为,与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