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导电聚合物中,由于聚苯胺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结构多样化、单体成本低,合成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池电极材料、电容器材料等领域。但它具有难以加工成型的缺点,因此对其改性提高导电性,电化学性质以及加工型拓宽应用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聚苯胺的改性主要有取代改性,共聚改性,复合改性等几种。目前,电化学聚合法和化学氧化聚合法无法控制聚合物各单元的有序连接不能获得交替共聚物。近年来本课题组采用Ni(II)催化法合成了一系列苯胺类与富电子芳环的交替共聚物。为了进一步探讨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本论文采用Ni(II)催化法合成了对苯醌二亚胺类与缺电子芳香环吡啶、哒嗪、嘧啶的交替共聚物,并且为了探讨链接部位对性能的影响,合成了含有部分间位结构的聚苯胺。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充放电、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等测试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Ni(II)催化法合成了对苯醌二亚胺类与吡啶环交替共聚物,该类共聚物在410~490 nm之间具有较宽的的紫外吸收峰,分子量均在104以上,聚(N,N`对苯醌二亚胺-吡啶)的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比聚(2,5-二甲基N,N`对苯醌二亚胺-吡啶)较好。2.采用Ni(II)催方法合成了对苯醌二亚胺类与哒嗪环的交替共聚物,该类共聚物在390~510 nm之间具有较宽的的紫外吸收峰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分子量均在2×104以上。3.采用Ni(II)催方法合成了对苯醌二亚胺类与与嘧啶环交替共聚物,该类共聚物在380~450 nm之间具有较宽的的紫外吸收峰,在CF3COOH中的紫外吸收峰红移了110 nm,说明该类共聚物在CF3COOH中发生质子酸掺杂。4.采用Ni(II)催方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间位二溴苯和对位二溴苯与对苯醌二亚胺聚合物,结果表明含有15%间位二溴苯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结晶性。与氧化聚合法相比,Ni(II)催方法可以控制聚合物的链接方式。碘掺杂的该类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