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zhao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确立了“两个联合”的思想,即确立了科学的自由人的联合的人类共同体理想,也找到实现这一理想的全世界无产者阶级联合的现实路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将全世界无产者阶级联合思想和自由人的联合思想首次辩证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两个联合”作为推动世界历史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实际行动和理想目标,必然要有相应的科学的价值观作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为前一个联合所实际确立的价值观是阶级性质的国际主义,也即“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后一个联合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共同体性质的国际主义,也即“人类共同体意识”。这两种价值观都是反映世界历史趋势的价值观,共同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辩证发展的内在有机环节。国际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现实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由“现实的个人”联合起来并通过这种联合而通向自由的人类共同体。而在资产阶级开辟的世界历史前提下,划分为阶级的人类要打破资本主义市民社会这样的“抽象共同体”的全球统治和资产阶级国家这样的“虚假共同体”的非平等、非自由和非正义性,实现向“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就必须通过被压迫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联合才能获得。在批判现存的共同体和追求真正的共同体的双重使命下,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彰显了它的阶级特性、革命特性、实践特性、世界历史特性和共同体特性,这些特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总体内涵。从以上“两个联合”的维度和五个特性出发,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内涵界定为:由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根植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趋势创立的,并由其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于指导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通过国际阶级联合争取自身解放,并旨在最终实现人类解放和世界和平,使人类社会建立在自由人的联合基础上的世界历史性价值理念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关实践的总称。世界根本和平和全人类解放是它的最高利益和价值追求;全世界无产者与被压迫民族的阶级联合和新的人类社会的自由人的联合是它的国际政治组织形式和人类社会交往形式;世界历史和全球化是它的历史起点和逻辑支撑;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是它的根本方法;组织形式与策略多样的具体国际主义实践是它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表现。在此还必须着重强调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两个维度的国际主义之间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际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仍不是真正的共同体,但开始部分摆脱“虚假的共同体”和“抽象的共同体”的本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负有利用社会主义力量将人类社会导引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使命。中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21世纪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一种过渡形态的国际主义,它承继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最后要递嬗为人类共同体意识。从理论上讲,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世界历史的语境中,以“现实的个人”的世界交往而不是单纯阶级的国际联合作为其考察的出发点,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人类社会的必然归宿,而不是以无产阶级追求自身解放以至人类解放的现实运动为最终归宿,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不仅仅是一种阶级联合的理念,也不仅仅是被指认为“解放范式”的一种工具价值,更不仅仅是一场场充斥着“革命”气息的无休止的现实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就其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的价值目标来讲,它是“阶级解放”的工具价值与“人类共同体”的理想价值的统一。以上两种不同维度的国际主义经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思想的过渡联结构成全面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从实践上看,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斗争取得的重要历史成果已经被19世纪和20世纪载入史册。尤其是社会主义在20世纪从一国到多国的建立和发展,虽然经历重大挫折,但却在与资本主义作为两个阵营的对抗中,推动了全球范围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实现,倒逼出福利社会的新形式,保证了对世界总体和平的维护。21世纪,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发展来讲,是一个界分点。在这个界分点上,国际阶级联合的历史热潮已经退却,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全球生产力真正联为一体并高度发展;分工向国际分工深度转化,任何制度形式的国家都被卷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人类的交往日益趋向一种普遍意义的世界交往。这些要素的变化,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类共同体诉求,我们也比19世纪和20世纪更加自觉的生发出国际主义意识,只是这种国际主义意识必须做出符合时代的概念变幻。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抓住世界和时代的新特征、新常态,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推向新的历史坐标点是重要使命。当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义思想,这是对21世纪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共同命运与共同愿望的最精准把握和最恰当的概念表达。本文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就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阶段性、过渡性国际主义发展目标进行系统考察。考察的重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关于“人类共同体”视阈的国际主义思想与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追随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国际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各种共同体实践,冷战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主客观条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背景、思想本质、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理论原则和价值符号,等等。中共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义思想已然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牵头打造“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和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盛赞和支持。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的思维理路前进,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的联合的真正共同体社会一定会实现。届时,“人类共同体意识”将取代人类历史上一切政治意识形态成为一种普遍的人类社会意识。
其他文献
杨阳、赵剑华为我国羽坛名将,近几年来,他们曾多次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出色成绩,为中国羽毛球队立下赫赫战功。杨阳、赵剑华原为江苏羽毛球队队员,阎玉江于1982年接任该队主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正>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讲过:"教育就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
会议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高放一、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要同步进行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有着极其密切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一般说来,经济是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
为了更好地指导无机颗粒增强聚合物基耐磨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全面回顾了复合材料各组分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根据复合材料组成,将无机颗粒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耐磨性
黄瓜属于喜光和冷敏感植物,在北方日光温室生产中常遭遇低温胁迫,严重影响了黄瓜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硫化氢(H2S)是一种内源气体信号分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对非生物胁
企业工会作为联系企业领导与基层职工的重要组织,在维护企业稳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油田企业作为我国经济重要支柱,新形势下确保油田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完善基
对滚动轴承的使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滚动轴承的失效原因,并指出在使用过程中保证轴承受载均匀,采取可靠的润滑密封措施,按工艺要求组装和拆卸轴承,并对组装和润滑是否准确进
<正>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健身中心的成立,响应了"健康中国"战略,也为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国参展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渠道之一,本文从海外展会对中国的发展机遇,以及海外参展的优势两个方面阐述了海外展会对中国企业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