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收能力的中国FDI经济增长效率实证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i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拓展,随着中国目前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有关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经营环境是否恶化的讨论悄然升温。2010年底中国开始向外资企业征收“两税”,至此,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时代正式终结,“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一时四起。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外商直接投资(FDI)不断发展的30年,在此期间投资环境得到不断完善,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阶段,更注重外资的质量和资本流向的行业、地区调控与引导。基于这一现实问题,本文从吸收能力的环境因素来研究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问题,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吸收能力因素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和难题,本文从吸引和利用FDI两个方面入手研究,选择贸易开放、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R&D四个因素反映吸收能力。在此基础上,全文围绕“中国利用FDI效率、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力度、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受到吸收能力因素门槛效应的制约”三个问题,利用现代计量模型和方法展开实证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创新:  首先,利用随机前沿(SFA)模型分析吸收能力因素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的贡献是在无技术效率方程中同时引入吸收能力因素与FDI交互作用项,并对不同区域、不同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增加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已不能提升经济效率;贸易开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也大大减弱;现在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R&D是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效率的主要因素。而且,R&D的增加促进了融资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支持力度。所有吸收能力因素中,人力资本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最突出。这些特征在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均有体现。  其次,利用分位数回归(QR)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及区域FDI与贸易开放、人力资本、金融发展、R&D的共同作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及特点。首先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吸收能力因素对FDI经济增长效应的“平均影响”,然后利用面板分位数方法比较不同分位、不同区域吸收能力因素对FDI经济增长效应的详细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分位FDI吸收能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不同地区同一分位的影响也不同;FDI溢出效应随分位的不同呈波动性特征。总体来看,随着分位从低端向高端的变化,人力资本、金融发展、R&D对FDI的吸收能力在不断增强。研究的贡献在于通过对比“平均影响”和“分位影响”,发现分位数回归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阶段FDI对经济溢出效应的详细作用过程。  最后,利用面板门限回归(TR)方法系统分析中国FDI对不同吸收能力溢出的门槛效应。FDI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是必然的,它会受到吸收能力因素发展水平的制约。分析结论表明:贸易开放、人力资本及结构、金融发展和R&D存在双门槛特征,不同的门槛区间FDI的经济增长效应不同;从区域特征看,跨越吸收能力因素高门槛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跨越高门槛水平的省份数量越来越多。这表明我国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外商投资环境。
其他文献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三农”问题仍然很严重,它已经构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瓶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
为使溶藻细菌Chryseobaterium sp.S7在水体修复工程中得到科学应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细菌和Chl.a浓度的响应面中心点,以蓝绿藻Chl.a去除率为响应值,以细菌和Chl.a浓
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已严重危急人类的生存,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关注低碳消费,关注低碳经济。为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减排措施以缓解气候变暖,但由于出口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间资本转移的主要方式,并且由于它对转移国国的经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使他成为国际投资领域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FDI对转移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金融业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人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之一。金融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人才的数量需求,而且需要在结构上适应人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