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建小型译文语料库的汉译少年文学语言特征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bi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始于清朝末年,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儿童文学翻译仍处于文学多元系统中的边缘地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发展不平衡。具体来说,就是儿童文学译著层出不穷,但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基于语料库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更是少见。由于儿童文学翻译对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儿童的语言习得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应当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本研究通过比较自建的小型汉译儿童文学(12-18岁)语料库及原创汉语儿童文学语料库,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相关工具,研究汉译儿童文学是否存在区别于原创汉语儿童文学的语言特征。若区别性语言特征存在,则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这些语言特征的主要因素:翻译共性,英汉语言差异及儿童文学自身的语言特征。研究发现,汉译儿童文学语言特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在词汇层面上:汉译儿童文学词汇密度偏低,词汇多样性略高,具有简化趋势;动词、量词使用频率偏低,印证了英语是一种偏静态语言,且量词敏感度低,体现了英汉语言差异;单字词,三字词及四字格使用频率偏低,体现了英汉语言差异和翻译共性的双重影响;习语及多字词使用频率偏低,但译者具有长词偏向性,平均词长偏高,不符合范化和简化趋势;功能词如连词使用频率偏高,体现了简化和明晰化趋势;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偏高,体现了翻译共性和英汉语言差异双重影响,表现出简化和明晰化趋势;语气词、拟声词及重叠形式使用频率偏低,不符合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体现了翻译共性和英汉语言差异双重影响。在句法层面上:汉译儿童文学平均句段较长,体现了简化和明晰化趋势;结构助词“的”使用频率偏高,尤其在偏正结构中长定语频繁使用,增加了阅读难度,体现了英汉语言差异;“被”字句使用频率在汉译儿童文学和汉语原创儿童文学中差异不显著,不符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体现了翻译共性和语体差异性的双重影响;“是”字句使用频率偏高,有范化趋势。汉译儿童文学的语言特征是翻译共性,英汉语言差异以及儿童文学自身的语言特征共同影响的结果。创作汉译儿童文学语言特征研究不但有助于深入了解儿童文学翻译“规范”,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而且能够用于指导儿童文学翻译实践,规范儿童文学翻译语言。本研究也存在着局限性,比如语料的选取仅局限于儿童小说、童话等几种体裁,语料库的规模较小,加工深度也有待提高;研究范围仅仅局限于可以量化的指标,研究结果能否推而广之,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与以讲座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本科医学教育基础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调整和完善我国血管疾病相关学科的设置是社会发展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心、脑、外周等血管疾病相关学科设置呈割裂状态,以及高素质血管病学人才培养体制滞后,迫切需要增设血管病学为二级学科。上海市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通过对血管病学学科建制的系统发展,为增设血管病学为二级学科提供可行性学术环境和人才培养条件。
文学翻译的陌生化取向要求译者避免将文本归化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源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下来。而这种差异性的诉求是后殖民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农产品质量信息的信用品属性及其特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信号、价格信号、声誉信号等常规信息不对称处置办法失灵是农产品质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常引起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发病率高达80%左右,致死率为20%~50%。该病分布较广,严重威胁养鸡业。现将鸡球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