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分期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ao_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2009-2010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发掘资料的整理基础上,主要采用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的方法,并参考文献记载、碑刻材料等,对定窑进行分期研究。论文主要分为六章,除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定窑的窑址概况、古代文献记载和研究史,结语部分对文章作简要的总结,核心部分有四:  第一章,选取典型地层和主要遗迹,对此次发掘做了简要的介绍,意在对定窑的窑业生产状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并对类型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地层和遗迹迭压、打破关系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第二章,为文章最核心部分之一,主要方法对出土遗物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分析,按照釉色品种分为青黄釉瓷、白釉瓷器、黑釉瓷器和低温釉瓷器四部分,第五部分对出土窑具和工具进行类型学研究。  第三章,为文章最核心部分之二,根据地层迭压关系和类型学研究的结果,对地层进行分组,进而对定窑进行分期,并结合出土遗物釉色及装饰技法的统计数据,总结、概括各期段地层的内涵和特点,并对年代进行推断。通过研究,将定窑发展分为三期7段。结论如下:  第一期,晚唐-宋初。又分为3段。第1段年代为唐文宗宝历(826年)以后至唐亡(907年),时代为晚唐,为定窑的创烧和初步发展时期。第2段定为后梁建国(907年)至后唐亡(946年),时代为五代前期,为定窑的迅速发展和风格的形成时期。第3段年代为五代后晋至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以前,即公元946-1016年,时代为五代后期至北宋初,为定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第二期,北宋中期。北宋真宗天禧至宋神宗熙宁年间,即1017-1077年,时代为北宋中期。是定窑窑业发展一个重要的创新和转变期,煤的使用、支圈覆烧法、满印花工艺都产生与这一时期。  第三期,北宋晚期到金代。又分为3段。第1段年代在北宋神宗以后到宋亡,即1071-1127年,是定窑新工艺继续发展和窑业生产走向繁荣的时期。第2段时代为金代前期,年代约1127-1178年,这一时期定窑继续繁荣发展。第三期3段在金大定中期(约1178年)以后直至金亡,时间为1178-1234年,是定窑窑业生产上窑业规模最大也是商品生产最繁荣的时期。  第四章,根据分期研究的结果,对定窑的装烧工艺进行总结,并对定窑窑业发展史作了简略的总结和梳理。
其他文献
李明彻是清朝著名道士、学者,他的著作《圜天图说》被列入《藏外道书》。迄今,学术界对李明彻及其科学成就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论文对此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旅游的项目开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
吕留良(1629-1683)生于明崇祯二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名光轮,字庄生;又字用晦,号晚村,浙江崇德县人。他生于明朝末年,经历了明亡清兴的朝代变迁,从而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
蟠交动物纹是东周时期楚系铜器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蟠交动物纹是涵括蟠虺纹、蟠蛇纹、蟠螭纹、蟠龙纹等具有细长身体的动物作单只以上相交为特征的纹饰。这类纹饰在西周时期已
本文主要考察徐继畲从经世派向洋务派转变的过程、原因及特点。   第一章主要研究徐继畲经世思想的生成因素。一是考察了徐继畲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家庭和时代影响。徐继畲
学位
岱山岛位于舟山群岛北部,是群岛中的第二大岛。该岛盛产海盐,盐利丰厚。清雍正间收买余盐的措施吸引了岛民的聚集,岛屿藉此得到进一步开发,但是私盐问题一直困扰着清王朝。在官府
本文在电拟法的基础上,根据管流与电流的运动具有异类相似性,提出了将给水管网的计算等效为电阻电路的物理模型,并采用了电路求解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使其适用于环状、多水源等
本文介绍了利用分子结构型膨胀凝胶防治北皂煤矿4303综放工作面 撤面期间自然发火的工艺过程,并对其防灭火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探索出一条 防治综放工作面撤面期间自然发火的技
目的:探讨外周血糖类抗原125(CA125)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浙江省嘉善县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
抗战前十年是近代中国民间禁烟禁毒活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在此期间,广大民众在政府的号召下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投身参与到全社会的禁毒运动中,掀起了近代中国民间禁毒活动继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