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中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景观贯穿于城市。但是伴随着越来越迅速发展的城市,色彩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导致人们越来越把握不住环境与城市之间出现的新问题,而新的议题和课题也层出不穷的出现。物质的需求增长与人们欲望膨胀的比例正在悄悄的失衡。在城市中,人们不再局限满足于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而开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与寄托,以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下能否持续的平衡发展。城市景观发展要求自身有新的特色,进而要求色彩的和谐与统一,并能否与城市机体合二为一共同组成一个实体参照。从色彩的产生和特点来思考,它又是否能担当成为人们与自然、城市物质与精神合一的依靠?我们对事物进行审美,我们成为审美对象的对立体,我们在综合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形式与表现构成中趋于怎样的位置都是很重要的研究对象。我们精神世界的扩大,对于审美情趣也有了具体更实际的要求,而色彩作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从这点出发,关注越醒目,提出的问题越充分,相应要求解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解决方法和途径的选择性也就越来越多。过去,色彩问题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但是人们在设计时发现因为其不只有不可逆的物理属性,还能带来文化意义,从历史至今都造成了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开始针对城市、园林,在景观设计里的建筑、植物、水体、山石等的研究里开始纳入色彩和色彩景观的概念。于是,围绕这个议题展开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色彩的发现与运用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文明,因为天然萃取的材料和涂料中色彩的局限性使得色彩的发展相当缓慢。人们在制造或者创作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协调理念。时代日新月异地飞速超前发展,近现代材料、颜料、染料、涂料的色彩选择上也突飞猛进的可以多样化、多形式的选择。传统的材料和技法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仅作为学习研究和参考。而建筑领域里,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结构也涌现出来。但是片面的也对城市原有的色彩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或者说是给我们自己造成了“轰炸”,甚至打碎了旧有的约定俗成。在所有的建筑、景观设计中色彩都不可能单独罗列出来,它需要载体来表现自己。这些就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建筑、水体、铺装、雕塑等。它们在不同城市,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中所代表的意义和承载的功能都不会相同。而各自的色彩也有主次之分,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通过对色彩和色彩学的学习,把其运用到设计中去,从而为创建我们美好的生活和家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