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肥胖与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关联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体重指数(BMI)来定义肥胖。体重指数是一种方便、简单并被广泛采用的评估肥胖的方法。近年来,与肥胖相联系的死亡率一直在增长。通过早先的连锁研究,候选基因研究以及现在的全基因关联研究确定了一些对肥胖遗传变异起作用的基因组区域和候选基因。但是,这些基因或基因组区域能解释的肥胖表型变异所占比例低于10%。大量作用于肥胖遗传变异的遗传因素还是未知的。拷贝数变异(CNV)被证明是与某些人类复杂疾病相关联的,但拷贝数变异对肥胖所起的作用还不清楚。基于这个前提,在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研究中,我们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GeneChip? 500K SNP芯片相关技术在597个中国汉族人中检测与体重指数关联的拷贝数变异。结果,我们发现了一个位于10号染色体q11.22位置上的拷贝数变异与研究对象的体重指数相关联,方差分析所得到的P值为0.011。这个拷贝数变异的物理位置从46.36Mb到46.56Mb,我们将该拷贝数变异命名为CNV 10q11.22。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NV 10q11.22缺失个体的体重指数偏高。与567个拥有正常双倍体CNV 10q11.22(两个拷贝数)的样本相比较,CNV 10q11.22缺失(拷贝数小于2)个体的体重指数高出正常样本12.4%,而CNV 10q11.22增加(拷贝数大于2)个体的体重指数比正常低5.4%。CNV 10q11.22解释了1.6%体重指数变异,最重要的是它包括一个重要的肥胖基因——胰多肽受体1(PPYR1)。据报道,胰多肽受体1在能量代谢动态平衡中起关键性调节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有希望的治疗肥胖的基因。我们的发现表明拷贝数变异对于阐述体重指数变异的潜在重要性,基因剂量的改变对于肥胖发生的潜在重要作用。此外,我们还建议把拷贝数变异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来定位中国人群中与肥胖变异相关联的基因。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建坝最多的国家,这些大坝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清洁水源和能源保证,同时也为区域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溃坝洪灾也是无情的,一旦由于某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严重耐多药结核病(XDR-TB)日益增多。研发更有效的药物治疗结核感
本研究以褐藻门的铁钉菜(Ishige okamurae)为实验材料,经由乙醇、乙醚溶剂浸提,得到提取物浸膏,再通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级萃取,针对不同萃取相选择运用硅胶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