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利用现代沉积理论和野外露头解剖资料以及油田精细地质研究的技术成果,描述不同类型河道砂体层内泥质隔层的分布特征和非均质特征,建立典型的厚油层非均质地质模型,通过研究不同成因砂体内部夹层构型及其韵律性对水驱油的作用,确定了控制高含水后期厚油层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特征,给出了不同成因砂体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喇萨杏油田厚油层主要有辫状河砂体、曲流河砂体、高弯曲分流砂体、低弯曲分流砂体、顺直型分流砂体五种河道砂体组成。厚油层可以是单一成因的单个砂体,但大部分厚油层是由多个同一类型或多个不同成因类型的单砂体叠加、相互作用形成的砂岩叠合体;厚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储层微观结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流体性质及分布规律和注采井网等,但不同沉积相带的砂体,各种因素的贡献值大小有差异;测向加积和垂向加积的厚油层顶部存在大块连片剩余油。利用水平井能够较好的动用直井不能动用的这种剩余油;钻水平井开采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类似底水油藏开发,水平井在生产中会形成水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较低的采液速度和较低的采液强度可以比较有效地推迟水平井的见水时间,减缓含水上升速度;建立起垂向加积砂体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其结果与经验方法估算的值相吻合,单井产量较直井提高2-4倍。这表明水平井是动用正韵律河道砂体顶部剩余油的有效途径。为改善厚油层开发效果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