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性疾病,是造成临床急诊病人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和脑梗死虽然临床表现形式不相同,但是发病过程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且血小板功能异常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微小核糖核酸(miRNAs)是一类新发现的蛋白非编码核糖核酸,由19-23核苷酸组成,通过与其下游靶基因微小核糖核酸的3’端非翻译区相互作用,在转录后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而发挥生物学功能,从而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密切相关。绝大部分微小核糖核酸编码基因存在自己独立基因序列和调控元件,少数位于蛋白编码基因的间隔区,与蛋白编码基因共转录。最近研究发现,miR-223在血小板中高表达,并参与血小板功能的调控,在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223及其靶基因P2Y12的表达变化情况,了解miR-223在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标本分别31例、44例和33例。实时定量PCR测定所有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成熟miR-223及靶基因P2Y12表达。比较病例和对照人群miR-223和靶基因P2Y12表达的差异,分析miR-223与靶基因P2Y12表达水平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22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靶基因P2Y12表达无明显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223及靶基因P2Y12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三组人群的miR-223水平与靶基因P2Y1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223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一种新的生物标记物,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223的表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